“你们修车太吵了,我中午不能好好休息,你们就不能避开休息时间吗?”
“白天不修难道晚上修?那样不是更吵?”
近期,勐腊县勐满镇综治中心接到一起因修车噪声引发的矛盾纠纷。当事人岩某某在勐满镇城子村民小组的出租商铺内,利用午休时间修车产生的噪声吵得附近住户玉女士无法安心午睡,在多次同对方交涉无果后,玉女士想起村民小组网格员对乡亲说的话:“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应及时联系勐满镇综治中心。”
随即,玉女士通过手机扫描“平安版纳”App的“解纷码”,及时向勐满镇综治中心反映情况。
综治中心调解员了解大概情况后,便陪同玉女士再次同岩某某开展新一轮协商。
再次见面的两人依然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调解人员还没说几句话,两人又在现场争得面红耳赤。为避免矛盾升级,工作人员开始“双线作战”。一方面,请双方到综治中心进一步了解情况,采用“背对背”的沟通方式,将2人暂时分开,稳住双方激动情绪,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并耐心进行释法说理。另一方面立即协调司法所、环保、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对涉事租户经营资质、噪声排放情况进行全面走访调查,证实岩某某的行为达到噪声污染的标准和时间。
很快,综治中心通过专业部门收集到翔实的证据。面对证据,岩某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愿意调整修车时间,将修理工作安排在周末上午进行,并承诺在工作日午休时段保持安静。
“我是单亲父亲,生活压力大,当时只考虑自己的难处,没有顾及邻居的感受。”岩某某向玉女士及邻居道歉,同时取得谅解。
玉女士提出,如果岩某某偶尔有紧急修理需求,可以提前告知自己和其他邻居,进行适当的“赶工”。
最终,双方签下调解协议书,岩某某保证午休时段不进行产生噪声的活动,玉女士则同意不再追究既往问题。此次矛盾纠纷的顺利化解是勐满镇综治中心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一个“生动实例”,不仅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还促进邻里和谐,彰显基层治理实效。
据了解,勐满镇综治中心不断完善勐满镇“政警司联调”工作机制,针对不同类别、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矛盾纠纷组织相应人员参与讨论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调解工作方案,坚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同时,该中心利用“党员+N”网格模式,以党员为核心,有机整合片区民警、团员青年、基干民兵等多元力量,形成多元协同治理模式,让“有矛盾纠纷就找综治中心”成为群众广泛共识,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今年以来,共组织法律明白人和调解员培训3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93起,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300余人次。
首席记者郑恒
通讯员资朗赵恒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