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突然对欧洲“翻脸”,怒斥其“两面三刀”! 无人机困局背后的真相藏不住了。 7月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火药味十足的视频。这次他的炮口不再对准俄罗斯,而是转向了欧洲盟友。 他直言不讳地指责欧洲国家“说一套做一套”一方面承诺支持乌克兰,另一方面却仍在向俄罗斯出口无人机关键零部件。 这已经不是泽连斯基第一次在无人机问题上发难。此前,他曾多次将矛头指向中国,声称中国企业在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技术支持。 不过这些指控始终未得到实质性回应,仿佛拳头打在了棉花上。眼见东方的路走不通,这次他选择调转枪口,将矛头指向了西方。 说实话,泽连斯基这番表态看似突然,实则是战场压力与外交困境的集中爆发。让我们用大白话来分析一下这场风波背后的真相。 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就像外卖平台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既能精准“投送”,又能实时“盯梢”,离了它整个体系都转不顺。 从侦察敌军动向到精确打击,乌军每天要消耗大量无人机。有数 据显示,冲突期间双方每月损失的无人机数量都以千计。 俄罗斯的军工厂早已开足马力,正在日夜不停地生产。人家原本就有雄厚的工业基础,现在更是开足马力生产。 这就好比一个原本就会做饭的人,现在专职当起了厨师,出菜速度自然快。而乌克兰方面,虽然西方不断送“食材”(零部件),但要做出“好菜”(组装成无人机),还需要时间和技术。 泽连斯基会这么说,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战争打了这么久,乌克兰民众最关心的是,为什么我们还打不赢?为什么敌人的武器源源不断? 这时,指出“有人在背后帮俄罗斯”,就成了最直接的解释。之前选择中国作为指责对象,可能是因为觉得“远水解不了近渴”,骂了也不会立即影响援助。 但中国的冷淡反应让这场戏唱不下去了,于是只好换个目标。 泽连斯基的指责不是乱说的。欧洲这边的确存在漏洞,有些东西没管住。一些企业通过第三国转口,或者以“民用”名义出口军民两用产品,这些零件几经周转,最终可能真的流入了俄罗斯军工企业。 这就好比虽然大超市明令禁止向不良商家供货,但总有些小便利店会偷偷转卖。欧洲各国政府不是不知道这些情况,但要完全堵住这些漏洞,需要投入巨大的监管成本。 话说回来,泽连斯基这次“开火”确实冒着不小风险。欧洲国家至今仍是乌克兰最大的援助方,这种公开指责很容易让盟友寒心。 这就好比你正在接受邻居们的捐款渡过难关,却突然公开指责其中几个邻居“暗中帮助你的对头”。即便话说的有几分道理,这种表达方式也难免让人心里不舒服。 更重要的是,这种指责可能模糊了问题的焦点。俄罗斯之所以能在无人机领域保持优势,主要得益于其长期以来建立的国防工业体系,以及战前就储备的大量技术和人才。 把原因简单归结为“某些国家暗中帮忙”,反而可能让我们忽视问题的本质。 泽连斯基的愤怒发言,实际上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这场冲突正在陷入僵局,而各方都在寻找破局之法。 对乌克兰来说,与其不断指责别人“帮对手”,不如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无人机产业链。事实上,乌克兰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有报道称,乌克兰本土的无人机生产企业正在快速成长,虽然规模还不大,但已经展现出潜力。 对欧洲国家而言,确实需要认真审视自己的出口管制体系。如果真心想要帮助乌克兰,就不能让“援助左手给,右手又被企业利益带偏”的情况继续下去。 信息来源:无人机事件搅动欧洲 欧盟欲打造“无人机墙” 2025-09-27 17:24·新重庆-重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