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职业教育不仅是保障残疾群体平等享有教育权利、打通就业创业通道的关键纽带,更是推动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支撑。为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破解“上好学、能就业、好发展”难题、保障残疾群体教育公平,9月26-27日,四川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讨会在成都市成华区举办。

本次会议由四川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主办,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协同承办,围绕“赋能与融合: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主题,汇聚全省特教校管理团队、骨干教师,各级相关残联教育就业工作者及高校、职院研究者共赴盛会,共话发展。

共启特教新程
深耕职教方向
会议伊始,四川省残联教育就业处副处长景义婷,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院长、四川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主任张梅,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书记、校长屈杰先后登台致辞,共同为本次研讨会锚定了方向、明确了议题推进路径,为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讨会拉开了序幕。

当日的会议,聚焦政策解读与实践探索双重维度展开。华东师范大学康复科学系实践导师周红省聚焦于政策解读,深入剖析了当前特殊教育与残疾人就业政策的核心要点与落地方向;乐山师范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博士段玄锋从“训-导-研”三位一体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华东师范大学康复科学系副教授、博士陈东帆阐述了孤独症群体庇护性就业的项目成果;华东师范大学康复科学系实践导师王恒民围绕心智障碍人群的职业能力评估与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具体案例揭秘了对于孤独症人士职业教育的方案。

在“孤独症群体庇护性就业的困境与破局”专题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促进残疾人就业需要解决的六个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共同探索破局思路与解决方案,尤其在课程建设和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给出了方向指导。

与会嘉宾交流
共探办学经验
同时,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闵菲将学校的百年传承与表达娓娓道来,并讲述了其核心理念、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唐春从培智职业教育的三个难题出发,解读了“9年义务教育+3年职业教育+N项职业技能拓展”模式的内涵、实施步骤与育人成效;汶川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毛运兰带来以“与爱同行,七彩怡技”为题的民族地区残障学生职业技能教育发展探索分享;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王磊引出其“一体”进阶式培养目标和“双核”课程体系;自贡市富顺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胡健阐述了富顺地区在培智中职学生就业中构建的“学校指导+企业接纳+社会支持”全链条支持体系;威远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沈泽花立足于特校职业教育育人新方向,阐述了学校“三适”课程体系、“嵌入式”课程实施策略和“双元共建协同育人”体系等。

同时,成都市龙泉驿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付勇介绍了职高发展的两大创新实践;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覃佳利结合课程本位工具研制+智能支持平台建设,介绍了成华特校双轮驱动培智课标落地的十年创新实践;成都市锦官城小学校长刘小龙基于国家、社会和家长的多方层面,阐述了培智职高建设的逻辑起点和路径,并重点介绍了“熊猫走天下”课程体系。
此外,参会人员还沉浸式参观了富有“模拟小城市空间文化”的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园。从城市环形互动游戏区到楼道环创墙,再到功能室和教室,每一处场景都让他们深切感受到,该校园既是学生真实生活的乐园,更是社会百态的生动缩影。

会议沉淀经验
凝聚发展共识
会议尾声,四川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主任张梅对本次研讨会进行全面总结,提炼了会议在政策解读、实践经验、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核心成果,明确了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为四川省后续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未来展望。

据了解,此次研讨会沉淀的经验,将成为四川残疾人中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不仅为该领域实现“规模覆盖”到“质量跃升”、保障残疾群体权益筑牢基础,更凝练出贴合地方的职教经验,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四川方案”,也助力残疾群体通过优质职教实现人生价值,让教育公平真正转化为长远发展的底气。
供图: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