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法院叩开百姓“家门”送去司法关怀

本报讯(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陈文雯通讯员沈炜)当矛盾纠纷遇上卧病在床的当事人,司法审判如何既有尺度又有温度。近日,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与调解员共同以一次特殊的“病榻前调解”给出了答案。

一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欠款纠纷,本应依流程裁判,但因原告哈某肾衰竭长期卧床透析治疗,其与前同事郝某的纠纷悬而未决。哈某不仅承受病痛困扰,还面临高昂治疗费用、无人照料的困境。为解哈某燃眉之急,本着便利诉讼、事了人和的原则,法官与调解员分别与双方当事人沟通,迅速厘清案情,查明欠款金额,敲定解决方向,并与郝某一同前往哈某家中。

调解现场,法官突破“坐堂问案”的传统模式,将法理与情理巧妙融合:一方面,法官核查借款、还款凭证,通俗易懂地向郝某释明按时足额还款是其法定义务,拒不履行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彰显司法的“尺度”;另一方面,法官向郝某讲述哈某因重病依赖透析、治疗开销巨大致家庭经济不堪重负的状况,以情牵情,传递司法为民的温度。最终,双方冰释前嫌,互谅互让,就还款方式和金额达成一致意见,郝某当日便履行了还款义务。哈某躺在病床上,直言这笔钱缓解了其就医压力,对法官上门调解表示感谢。(编辑:杨琳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