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FF造车十年仅交付11台且全部召回后,贾跃亭仅用两个月时间,又编织出一个更庞大的资本故事——将加密货币与造车捆绑,通过拆分“Crypto”业务赴美IPO,构建融资永动机。这位被称为“中国最大忽悠”的企业家,正试图让美国投资者成为他新梦想的燃料。
从造车到炒币:故事升级的底层逻辑
2024年,贾跃亭的造车叙事彻底破产:FF被SEC指控证券欺诈,市值蒸发超95%。绝境中,他抓住美国加密货币政策松绑的契机,抛出“EAI+Crypto”双飞轮战略:
·EAI端:延续ToB造车故事,宣称用“6x4技术架构”为中美汽车产业链搭桥
·Crypto端:创立加密资产指数基金,计划募资5-10亿美元投资BTC、ETH
更精妙的设计在于IPO反哺机制:计划将IPO收益的1/3用于造车、1/3回购FF股票、1/3再投资加密资产,形成资本循环闭环。
美国政策套利与风险转嫁
贾跃亭的新故事精准踩中美国两大热点:
Web3战略:迎合美国“下一代互联网革命”国策,获加州财站背书
加密资产ETF:申请牌照意图掌控数百亿美元资金池
这种设计实则将风险转嫁给美国投资者:若加密货币崩盘(2025年Q2交易增速已从700%跌至98%),FF可借机脱身;若成功,则解套FF旧股东并偿还国内剩余140亿债务的40%(约50亿元)。
IPO背后的致命博弈
SEC的“韦尔斯通知”本是悬在贾跃亭头顶的利剑,但他却化危机为机遇:
以“加速FF交付”为名胁迫老股东支持新IPO
用“中美汽车桥梁”概念吸引地缘政治投机资本
借加密货币热度掩盖FF量产无能的事实
这种绑架式融资策略,使得资本陷入“不投则血本无归,投则可能续命”的囚徒困境。
荒诞与现实的交叉验证
贾跃亭的疯狂背后存在诡异合理性:
·美国68%成年人持有加密货币,75%年轻人将其作为核心投资
·中国境内债务十年间从340亿降至140亿,还款进度超预期
·Web3政策红利为金融创新提供合规外衣
这种将政策、舆情、资本偏好精准缝合的能力,使其成为全球罕见的“危机套利大师”。
[结语]梦想窒息术的终极进化
贾跃亭的IPO2.0计划,本质是一场针对美国资本市场的精准收割。通过将造车烂尾风险与加密货币波动绑定,他试图打造一个永远有人接盘的资本游戏。若此番成功,不仅将刷新商业道德底线,更将证明:在泡沫时代,最顶尖的商业模式不是创造价值,而是设计永不破灭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