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从流浪言论到南极旅行,俞敏洪:上位者的诗,喂不饱内卷的打工人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XY大眼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XY

大眼仔今天要给大家聊的内容,包含了我们每个有工作的人,都会遇到的一种情况——在新东方成立32周年之际,一封来自公司老总的内部员工信,本意是想传递“企业精神”,教育一下员工,却未曾想,公司创始人俞敏洪,却因为这个把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

信中,他用企鹅在风雪中抱团取暖的景象来比喻团队协作的必要性,试图以此激励正在寒冬中突围的员工们。然而,这种充满诗意的远方寄语,在“内卷”的基层员工眼里,却变为了讽刺!

这次“老好人”俞敏洪到底做的对不对?他为什么会引起全网的群嘲,这些情况反映了当今社会,打工人的哪种心酸和无奈,跟着大眼仔往下看,你就明白其中的隐秘了!

老板在南极看风景,员工在工位熬夜加班

一种巨大的温差感直接引爆了全网打工人的情绪:“你在南极看风景,我在工位熬大夜。”舆论迅速上升,不仅淹没了原本想要传递的感谢与祝福,更催生了离谱的传言——一张关于行程花费高达148万元的账单开始在网络疯传。

一时间,“何不食肉糜”的指责声浪,将这位教培行业的“老兵”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身处风暴眼的俞敏洪并没有选择像以往某些企业家那样装聋作哑,而是展现出了他一贯的“快反应”风格。

他迅速通过网络辟谣,将那个耸人听闻的148万修正为20万至25万元的实际舱位费用,并顺势抛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补偿方案”:承诺在明年出资邀请10名基层优秀员工和10名会员一同前往南极考察。与此同时,他重申了新东方的传统——允许吐槽,甚至鼓励员工在发现公司或管理者问题时直接开火!

这看似是公关灭火:澄清事实、承认差距、给出福利、展示胸怀。舆论的风向似乎有所回暖,毕竟,25万元的单人旅行费用虽然对普通人仍是天价,但相比那个为了博眼球而编造的百万天价,显得真实的多!

然而,这仅仅是关于一张船票价格的争论吗?其实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上位者的情怀叙事,与执行层的生存现实之间,正在失去共鸣的介质!

回溯过往,从2023年那句“下辈子想做没钱的流浪汉”被痛批为成功者的矫情,到早年间“工资2500就是浪费生命”的言论引发的公众不适,你会发现,这种认知上的错位如同一根埋藏已久的刺。但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职场人,对“鸡汤式”的劝说早已产生了抗体。

当企业家试图用极地的风景来消解现实的疲惫时,他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员工当下的痛苦。大家真正愤怒的,或许从来不是老板花了多少钱去度假,而是老板似乎认为,只要展示了远方,眼前的苟且就不值一提!

在小米SU7发生事故后的黄金72小时里,雷军从未试图用逃避事故带来的问题,而是用“心情沉重”、企业兜底这样的姿态,先安抚了人心,再谈技术。相比之下,俞敏洪起初连发10条南极旅行视频的动作,更像是一种下意识的防御:看,这里多美,你们为什么还要盯着那些不愉快?

这种“不愉快”的背后,是新东方的痛苦蜕变

就在俞敏洪远赴南极寻找心灵慰藉时,东方甄选内部正在经历人事震荡。前CEO孙东旭因个人原因辞职,离开了管理岗位。曾被视为流量引擎的董宇辉与也相继离开。董宇辉单飞后的数据依旧耀眼,与辉同行在双11期间狂揽18亿元销售额,甚至有消息称其年度带货总额已触碰百亿大关。

而顿顿也在单飞后的首个双11拿下了千万级的战绩。这些曾经的“肱股之臣”相继出走,并在新赛道上风生水起,反衬出的却是留在原地的东方甄选必须直面的问题!

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李国庆会跳出来为老友“辩护”,并给出了一个更为商业化的解读:俞敏洪并非单纯去游山玩水,而是在为新东方寻找下一个增长点——文旅。

李国庆表示,新东方美股股价腰斩、董宇辉事件后的市值动荡,让俞敏洪一度萌生退意,想“退市不干了”。但他走不了,身后是庞大的团队和尚未稳固的新业务,于是这场南极之行,更像是一次带有考察性质的伏笔!

事实上,东方甄选确实正在努力摆脱对“人”的过度依赖,转向对“货”的深耕。数据不会撒谎:自营产品在公司总销量中的占比已攀升至46%,全网销量突破2.1亿单,且超过60%的销量不再依赖直播间,而是来自货架电商。

从这个角度看,俞敏洪身在南极,心未必轻松。他正在试图构建一个不再需要依赖某一位“超级主播”就能自我运转的商业机器,一个依靠供应链、品牌力和多渠道渗透来造血的稳定生态。

精神胜利来治愈新时代的转型创伤

所以,这封引发众怒的邮件,其实是焦虑的创始人,在用旧时代的“精神胜利法”来疗愈新时代的“转型创伤”。或许内心深处最清楚,那些曾经最能带给公司温暖的人(超级主播们)已经离开,留下的只能是商业结构。

明年送10位员工去南极,这个举措是聪明的,它通过利益共享的方式暂时平息了怨气。但这只能算是一次“战术上的成功”。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在那个“诗与远方”的梦想和每天“打卡上班”的现实之间,重建一座信任的桥梁!信任才是公司唯一的长久发展途径!

现在的年轻人和消费者,不再需要高高在上的布道者,也不再迷信完美无缺的商业领袖。他们更看重的是真实、平等与共情。任正非在孟晚舟被拘押的至暗时刻,一句“做好了这辈子见不到女儿的准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引经据典,却因为直面了人性最脆弱的部分,而赢得了尊重。

反观新东方此前的公关动作,其实也有过“高光时刻”。2025年7月,因为临时取消与音乐人缪杰的合作引发粉丝众怒,俞敏洪当时没有找任何借口,直接发信道歉,承认“协调不到位”,承诺优化流程。

所以,那个说着“流浪汉更自由”的企业家,需要明白的是:对于背负着房贷、面对着KPI考核的员工来说,自由太奢侈了。他们需要的不是关于远方的诗,而是对当下付出的看见与尊重。

毕竟,能够穿越周期、在风暴中屹立不倒的企业,靠的从来不是某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那些在无数个平凡日子里,依然愿意相信并跟随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