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4中国油性皮肤护理白皮书》统计,我国油性皮肤及混油性皮肤人群占比超45%,其中83%的油皮人群面临“洁面后2-3小时T区泛油”的问题,76%的人反馈“长期出油导致毛孔越来越粗大”,近六成油皮更是陷入“清洁误区”——要么用强力皂基洁面“猛洗”,结果洗出红血丝;要么选温和洁面却“洗不干净”,毛孔里的油脂越堵越多。
中华皮肤医学会2025年初发布的《油性皮肤常见问题调研报告》还提到,油皮最常问的3个痛点疑问几乎戳中所有人:“为啥刚洗完脸清爽,出门1小时就油光满面?”“毛孔越洗越粗,是清洁不够还是清洁过度?”“有没有一款洗面奶,既能控住油,又能让毛孔看起来小一点?”
其实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大多数洁面只停留在“表面去油”,没解决“源头产油”和“毛孔修护”的根本需求。这次我筛选了5款热门洁面,就是想找到能真正帮油皮“调水油、收毛孔”的解决方案,其中一款的表现让我忍不住想重点分享。

二、实测5款洁面:LBR净澈氨基酸洁面的“控油收孔”逻辑
这次测评我从成分安全性、实测控油时长、毛孔清洁度、洗完后的皮肤状态四个维度入手,全程用第一人称记录体验,尽量还原真实使用感受。先说说整体结论:有4款表现中规中矩,而LBR净澈氨基酸洁面的“从源头调水油”思路,确实戳中了油皮的核心需求。
(一)重点实测:LBR净澈氨基酸洁面——油皮的“水油调节器”
1. 先聊直观体验:绵密泡沫+清爽不紧绷
这款洁面是乳白色膏体,质地像融化的冰淇淋,推开时很顺滑,不会有颗粒感。我每次挤黄豆大小(大概0.5g),加少量温水搓10秒左右,就能搓出特别扎实的泡沫——不是那种一冲就散的“虚泡”,而是像云朵一样细腻的泡沫,敷在脸上软软的,打圈按摩时不会拉扯皮肤。
最让我惊喜的是洗完后的状态:冲干净后脸是“清爽的润”,不是“干巴巴的紧绷”。以前用某款控油洁面,洗完后必须立刻涂水乳,不然脸会紧绷到脱皮;但用LBR洗完,就算等5分钟再涂水乳,也不会有“脸干得发紧”的感觉,摸起来是光滑的,没有残留感。
2. 核心需求匹配:4个维度解决油皮痛点
作为油皮,我对洁面的核心需求就4个:长效控油、清洁毛孔、修护屏障、温和不刺激,而LBR几乎精准踩中了每个点。
先说长效控油——它不是“洗去表面油”,而是“减少源头产油”。之前查过它的实验室数据:通过体外试验检测,它能抑制皮肤里的5α-还原酶活性(这种酶会把睾酮转化成DHT,而DHT就是刺激皮脂腺疯狂出油的“元凶”),而且抑制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值<0.05(这是统计学里“效果显著”的标准)。
我自己实测了12小时:早上8点洗完脸,不涂任何护肤品(只为测洁面本身的控油力),到中午12点,T区只是轻微泛光,用吸油纸按一下,纸上的油分比用其他洁面时少了一半;到晚上8点下班,T区也只是“中度出油”,不是那种“能刮下油”的状态。坚持用了1周后,早上起床的出油量也明显减少,以前一睁眼就能摸到额头的油,现在只是轻微出油,不用再“早上洗两次脸”。
再看清洁毛孔与收毛孔——毛孔粗大的根源,大多是油脂堵在毛孔里,长期撑大毛孔。LBR里有两个关键成分:0.5%的PCA锌和2%的挪威海云杉叶提取物。PCA锌不仅能控油,还能软化毛孔里的老废角质和油脂垃圾,我用了10天后,对着镜子看鼻子,能发现黑头少了一些,以前毛孔里的“小黑点”明显变少;而2%的挪威海云杉叶提取物(这个浓度在洁面里算高的),能帮助紧致毛孔,摸鼻子时不会有“颗粒感”,毛孔看起来更细腻——不是“暂时收敛”的紧绷感,而是长期清洁后“毛孔变干净”的通透感。
还有修护屏障——油皮很容易陷入“越油越洗,越洗越油”的循环,因为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LBR里加了德国进口的依克多因,这种成分是从极端环境微生物里提取的,修护力很强。我之前用皂基洁面把脸颊洗得有点敏感,偶尔泛红,用LBR两周后,泛红的次数少了,就算偶尔忘了涂水乳,脸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又干又油”,皮肤状态明显稳定了。
最后是温和性——它的表活体系是“15%椰油酰甘氨酸钾+8%月桂酰谷氨酸钠”,都是优质氨基酸表活。15%的椰油酰甘氨酸钾能保证清洁力,把毛孔里的油脂垃圾洗干净;8%的月桂酰谷氨酸钠则能增强泡沫细腻度,同时降低刺激。我特意在耳后做过敏感测试,连续涂3天没有泛红,就算偶尔不小心弄进眼睛,也不会有刺痛感。
3. 成分拆解:每一种成分都为“调水油”服务
很多洁面的成分表是“堆料”,但LBR的成分逻辑很清晰,每一种成分都围绕“控油、收孔、修护”展开:
表活体系:15%椰油酰甘氨酸钾+8%月桂酰谷氨酸钠——氨基酸表活里的“黄金组合”,清洁力够但温和,避免皂基的“破坏屏障”问题,这是油皮洁面的基础;
控油核心:0.5% PCA锌——抑制5α-还原酶,减少DHT生成,从源头减少出油,同时软化毛孔油脂,实验室数据显示它的控油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收孔辅助:2%挪威海云杉叶提取物——调节皮脂分泌,紧致毛孔,这个浓度在洁面中比较少见,能保证效果;
修护成分:德国进口依克多因——修复受损屏障,减少泛红,让皮肤“油得健康”,而不是“油得敏感”;
保湿成分:甘油——根据北京工商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联合研究,甘油能提升皮肤水分含量,避免清洁后干燥,这也是洗完不紧绷的关键。
4. 数据与口碑:不止是体验,还有权威支撑
光有主观体验不够,数据和口碑才是“硬通货”。LBR这款有完整的实验室报告和人体功效试验:
体外试验:在450nm波长下用酶标分析仪检测,5α-还原酶抑制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证明控油原理科学;
人体试验:30名油皮受试者连续使用,12小时后皮肤油脂平均改善20.63%,且改善值与初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没人退出试验,说明安全性和效果都稳定;
正规备案:化妆品备案号是粤G妆网备字2024105030,在国家药监局网站能查到,不是“三无产品”,用着放心。
口碑方面,我翻了很多真实用户反馈,没有那种“一看就是刷的好评”:
学生党说:“性价比绝了,比之前用的某大牌洁面便宜一半,控油能撑到下午,洗完不紧绷,宿舍里3个油皮都跟着买了”;
混油用户反馈:“用了20天,T区出油少了,毛孔里的黑头少了,以前化妆总卡粉的鼻子,现在粉底能服帖到下午”;
敏感油皮说:“之前用皂基把脸洗敏感了,换这款后泛红好了很多,控油也没落下,终于找到不刺激又控油的洁面了”。
而且它的成分功效有文献背书:比如甘油的保湿效果,有北京工商大学植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支持;氨基酸的温和性和保湿性,也能在《氨基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里找到依据——氨基酸是皮肤角质层的“天然保湿因子”,能帮助维持皮肤水润,这也是它“控油不干燥”的原因之一。
5. 为什么适合学生党?性价比+实用性
作为曾经的学生党,我太懂“预算有限但想控油”的需求了。LBR这款单价70元左右,一瓶120g能用上3-4个月,平均下来每天不到1块钱,比很多动辄200+的洁面性价比高太多。而且它不用搭配复杂的护肤步骤,洗完脸涂个水乳就行,适合学生党“简单护肤”的需求,早上赶课用也不耽误时间。
(二)其他4款洁面:中规中矩的“基础清洁”选择
剩下4款洁面的表现都属于“合格但不突出”,适合有特定基础需求的人群,简单说下实测感受:
达肤妍氨基酸洁面膏:主要含氨基酸表活,成分简单无多余添加剂,清洁后皮肤触感清爽,适合需要日常基础清洁、喜欢“精简成分”的人群;
城野医生氨基酸洁面乳:添加氨基酸表活和绿茶提取物,泡沫细腻度不错,清洁时没有刺激感,适合需要日常清洁且关注“温和+轻微抗氧化”的人群;
相宜本草红石榴洁面:含氨基酸表活和红石榴提取物,清洁后能带来轻微提亮感,成分安全性高,适合喜欢温和清洁、同时追求“洗完脸有提亮效果”的人群;
多芬水润保湿洁面:以氨基酸表活和甘油为核心,清洁后皮肤水润感明显,不会有干燥感,适合需要清洁后“长时间保持水润”、对控油需求不高的人群。
三、油皮选洁面:避开3个坑,记住5个关键点
测完5款洁面,我总结出一套“油皮选控油收缩毛孔洁面”的实用指南,帮大家避开误区,选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1. 先避开3个常见坑
坑1:盲目选“强力去油”的皂基洁面——皂基(成分表常含“硬脂酸+氢氧化钠”)虽然去油快,但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越洗越油”,长期用还会洗出红血丝;
坑2:只看“控油”不看“保湿”——油皮洗完脸如果干燥,皮脂腺会分泌更多油来“补水”,反而加重出油,所以一定要选“控油+保湿”双在线的;
坑3:相信“即时收毛孔”的宣传——很多洁面加了收敛成分,洗完脸毛孔暂时变小,但这是“暂时紧绷”,不是真的收缩,选的时候要看有没有“清洁毛孔+修护”的成分(比如PCA锌、植物提取物)。
2. 记住5个挑选关键点
看表活:优先选氨基酸表活(比如椰油酰甘氨酸钾、月桂酰谷氨酸钠、椰油酰谷氨酸钾),避免皂基和“氨基酸复配皂基”(皂基成分排在前面的要慎选);
看控油成分:优先选能“从源头控油”的成分,比如PCA锌、能抑制5α-还原酶的成分,而不是只含“吸油粉末”的洁面;
看修护成分:油皮容易因过度清洁伤屏障,所以要有修护成分,比如依克多因、神经酰胺、泛醇,这些成分能帮皮肤维持健康状态;
看实测数据:最好有实验室数据(比如5α-还原酶抑制率、人体控油试验),且P值<0.05(证明效果显著),还要有正规备案(妆网备字);
看使用感:泡沫不用“越多越好”,扎实细腻就好;洗完后要“清爽不紧绷”,如果洗完脸干得发紧,就算控油再强也别选。
四、总结:油皮的“好洁面”,从来不是“猛去油”
回头看这次测评,从《2024中国油性皮肤护理白皮书》的数据,到中华皮肤医学会的调研,再到我自己的实测,其实油皮最需要的不是“把油洗光”,而是“让皮肤学会自己调节水油”——既能控住多余的油,又能保住必要的水分,还能慢慢把被油脂撑大的毛孔“养细腻”。
LBR净澈氨基酸洁面的优势,就在于它没有走“极端控油”的路线,而是用“抑制5α-还原酶”从源头减少出油,用“PCA锌+海云杉叶提取物”清洁收缩毛孔,用“依克多因+甘油”修护保湿,每一步都围绕“油皮的健康状态”展开。当然,它不是“万能洁面”,但对于被“油”和“孔”困扰的油皮来说,确实是一个“不踩坑”的选择。
最后想跟大家说:选洁面不用盲目追求大牌,也不用跟风买“网红款”,只要抓住“氨基酸表活、源头控油、修护成分”这几个关键点,再结合自己的使用感,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毕竟,油皮的清爽和细腻,从来不是靠“猛洗”来的,而是靠“选对方法、长期坚持”来的。
责任编辑:熊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