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七年我在武汉时还是个白面书生,但是在以后二十年的战争中创造了打仗的新的方法。同样,我们党的每一个工作人员和干部,在各种工作中都有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毛泽东.《改造旧艺术创造新艺术》.《毛泽东文集》.第四卷.)
毛泽东同志说的这个“打仗的新的方法”,指的是毛泽东创造的“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战法,即“总体劣势,局部优势”。毛泽东创造出这个打仗方法后,指挥红军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许多红军指战员也掌握了这个“方法”,像彭德怀、林彪、粟裕等,一直到革命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并不是自我“炫耀、自夸”,而是举个例子,指出一个道理:应该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不仅“军事”方面是这样,政治、经济方面,也是这样,应该有创造力。就像邓小平同志,琢磨、创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不仅领导人是这样,基层干部、群众,也如此;就像“小岗村”的农民,创造性的进行“包产到户”,开启了农业改革的先声,最后为中央所采纳,中国农业迎来了春天。
因此,任何人,从领导人到民众、甚至青年学生,都要好好地发展、启发“创造力”,在生活中、生产中、学习中,琢磨、创造出新方法、新道路,如果确实是“好的”,那就是“大好事”,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民族、也有利于全人类。
所以,不要打击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要不违法,尽情地创造各种解决问题的“新路子”。
而不是“管的死死的”,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能做,“把每条机枪的位置都规定好”,这样,就是一潭死水,整个国家如同一具具“机器人、僵尸”,失去了活力,也不可能创造出什么“新事物”,进而社会也无法进步、也振兴不起来。
领导人的能力再强、再有才干,但是其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所有问题都想到,所以,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就至关重要,就如俗话说的“众人搂柴火焰高”,百川汇海、最终成就了“大海”。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创造、创新、理念”,都是正确的;也许,有的“想法”、“举措”是错误的、谬误的,至少是“地方性”的。所以,对于各种“创造”,需要明辨是非,不要采纳错误意见、建议。

比如,中国有位专家建议“禁烧秸秆”,领导人采纳了,就出台政策、禁止焚烧秸秆,很多农民因为焚烧秸秆,被拘留、逮捕、罚款。后来,才发觉那位“专家”,原来是日本间谍;他是中国人,但加入了日本在华间谍组织,任务就是“祸害中国”。
试想,这样的“专家意见建议”,能听吗?间谍专家提出那个“建议”,本就是“没安好心”,出于祸害中国的企图;所以,这样的“专家”,是不能听的,会给国家带来严重危害。
另外一些专家,他们虽然没有加入外国间谍组织,但是,拿了国内外“资本”的钱,就鼓吹一些谬论,或者“联名上书”,要求这样、要求那样。
还有一些专家,既不是间谍、也没有“拿钱”,但是,由于生活在优渥的“象牙塔”里,早已脱离了实际、根本不知道民间疾苦,说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幼稚“提议”。
所以,对于各种“创造”、“提议”、“言论”,应该严格的辨别、确定真伪,最好是人民群众都迫切需要的革新,就去办;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就改革、变革。
总的来说,各种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创造、创举,是应该肯定的、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