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一些城市提出了精细化管理这个概念,精细化管理是以提升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的管理模式,起源于20世纪初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原理,主张通过流程分解与数据分析实现作业标准化。
沈阳市还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十大行动。
一是开展道路清扫行动。
二是开展建筑立面管理提升行动。
三是开展围挡整治行动。
四是开展道路桥梁维护行动。
五是开展广告招牌整治行动。
六是开展市容秩序整治行动。
七是开展春季植树行动。
八是开展花卉栽摆行动
九是开展三四环、铁路沿线及高速出入口周边环境整治行动。
十是开展农村及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但是很多地方还是不够精细化,上面这些方面其实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关系并不是十分紧密,谁关心花卉栽摆的好不好看,能有几个关注行道树多了少了的。华府新天地的纯玻璃幕墙的大厦外挂了很多空调外机,相当丑了,但是能有几个关注的?

反而老百姓更关注的方面距离精细化管理还有挺大差距。

沈阳的公交问题一堆,车隔长、新车小、有的车没有定位信号、有的车不能刷卡、有的车收车早等等等等,这些问题跟老百姓关系巨大,但是没有钱精细化管理。

很多马路,停车位稀少,每天回家还得上演现实版“抢车位”,今年各区都在进行停车位智慧化改造,但是只是把一些曾经可以随便停车的地方规范了一下,变成了正规停车场,并没有本质上增加停车位,停车难问题依然没有缓解。

机动车占据了太多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骑行者在快车道骑行,各行其道成为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在沈阳很少可以找到一条长距离可以正常骑行的普通非机动车道,沈阳是一个对骑行者非常不友好的城市。

沈阳精细化管理对“老头乐”却视而不见,这玩意在沈阳真的是不分地区了,无论是偏远郊区,还是地铁站、火车站、商圈都可以看到,沈阳的柔性执法都过于柔性了,太宽容了,“老头乐”满大街都是,违停随处可见,在沈阳停车最规范的可能是共享单车了,因为有电子围栏,不好好停它继续计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