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不熟,郭系挂名”,高校研究生论文发表,怎能如此“儿戏”?

青锋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郭某涉嫌造假一事,再被报出新问题。今年9月30日刊发在《Materials》期刊上的一篇论文的

青锋

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郭某涉嫌造假一事,再被报出新问题。今年9月30日刊发在《Materials》期刊上的一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回应媒体有关其论文通讯作者署名为郭某的采访时称,他们和郭某不熟,署郭某名字“只是为了满足毕业条件”。

本是是否严肃的论文作者署名,如此让人看上去有点“儿戏”。

不过,这一回应,在让人看其论文署名有点“儿戏”外,也公开曝出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郭某被聘为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后,仅发表了一篇论文,而这唯一一篇论文,也只不过是“南郭先生”——滥竽充数而已。

第二个问题则是,是谁同意郭某成为发表论文学生的通讯作者?这背后是否有什么隐秘,或者说不可告人的交易?

据论文第一作者对媒体称,事情发生的经过是,因为郭某招不到学生,郭某就从其他老师那里把他和另一位学生要了过去。假若该学生所说为真,则让人不禁要问,高校研究生招生和教学就如此随意?如此随便就把一个研究生转给另外一个“导师”,怎么能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如此怎么能算对学生负责,对教学负责,对社会负责?

第三个问题则是,郭某从其他老师那里要学生,是否履行了正当手续,或者说,是否经过了学校相关负责人的同意?

假若没有经过学校相关负责人的点头,学校教师之间就可以随意转换所带学生,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由此是否也可以看出,江苏科技大学管理存在相当大的问题?

否则,怎么会引进郭某这样的“南郭先生”,而后暴雷,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笑话”?

假若经过了学校相关负责人的同意,如此而为,是否合规?江苏科技大学在查处并公开郭某查处结果的同时,是否也应对此作出公开回应?

稍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科学研究是一向非常严谨的事业,来不得半点的马虎,更不能弄虚作假。作为一个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高学历人才的高等学府,江苏科技大学在研究生论文发表这样的问题上如此随意,说其是“儿戏”,一点都不为过。而如此“儿戏”,其培养出的学生,又怎能让使用者放心?

随着郭某各种造假,以及学生论文发表通讯作者署名,连第一作者都表示“不熟”,只是挂名,满足其毕业条件等一系列事情的被公开,足可见江苏科技大学远不止在引进郭某上出现了偶然的失误。对此,必须举一反三,持续深挖,找出江苏科技大学更深层次的问题,给社会以交代。

与此同时,在媒体,乃至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情况下,青锋认为,对江苏科技大学曝出的问题,理应提级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