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汇网发布的2月29日中午“辽宁舰”在拖船辅助下驶离大连造船厂码头,开启出海试航任务。
这是该舰自去年2月28日返厂维护,从训练舰转型战斗舰后的出海首秀。
“大辽”军迷们很熟悉,对于长时间沉浸我军装备日新月异变化中的军迷来说,它大修已经是关注点不高了,但是在它大修临近完成时飞行甲板上出现了歼-35战斗机的模型却引起了海内外军事观察员和军迷们的极大兴趣,这至少说明了两个事情,一:搭载歼-35的“大辽”战斗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二,歼-35战斗机具备滑跃起飞能力,并且高清照片出来之后,显示歼-35战斗机的体积是很大的,有点超乎想象。

从标准上来说,歼–35原则上属于中型战斗机的标准,但它与歼-15重型战斗机相比体积并没有空军重型机与中型机之间那样的差距,作为舰载战斗机体积小势必影响航程和挂弹量,不利于作战效能,“鹘鹰”在研制过程中多次放大机身和机翼的尺寸,就是为了适应海上作战的要求,虽然以是中型机标准设计的,但是已经是中型机当中尺寸最大化了(俗称的中型机陷阱)。

舰载战斗机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增加尺寸,比如说:F-35C(中间)比F-35A(两侧)的机翼面积要更大一些,目的是增加弹射起飞时的升力、着舰和低空作战时的可操控性,另外机翼增大后里面的油箱容积也会适当增加,有利于提高航程,而歼-35也是这个思路。
另外,隐身战斗机的标准之一就是要有内置弹仓,体积太小了不但影响内置弹仓的设计安排也降低了载弹量,F-22A设计之时是以制空为主,内置弹仓尺寸设计得很浅,也就是长度和宽度足够装下AIM-128中距离拦截弹,但是深度不够装不重型精确制导弹药,只能装小直径的GBU-39小直径炸弹(SDB,仅250磅),由于在弹仓设计方面略有缺陷,也导致了它的型号拓展比较困难,大几百亿美元研制的战斗机衍生性能不好,也使得F-22A售价奇高。

歼-35在“大辽”服役后,歼–15的纯制空任务会减少,转向:加油机、电子战攻击和对地/对海攻击任务,这样的安排是因为我们周边的F-35系列太多了,未来3~5年可能会有400架左右,所以歼-35要担任空战主力职能,同时它也有携带大型精确制导弹药突防敌严密保护目标的任务,以现在的战场态势发展,歼-35至少要有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既要内挂载重型弹药,又要尽量突防敌方战斗机作战半径内,这必须有较大的机身尺寸才能做得到。

据说是歼-35和歼-20(灰影部分)尺寸对比,有人对比过:珠海航展上歼-31的2.0版机长为17.3米,歼–35长大概是19米多。原始2.0版翼展是11.5米,歼–35翼展约14米。按展弦比接近考虑,翼展扩大约22%,机翼面积可能扩大50%左右。
总之,歼-35的模型出现在“大辽”上也符合它是训练舰身份,新型战斗机除了在陆上基地训练外,实舰训练更是关键,能在滑越甲板上起飞对于飞行员的操纵技术要求更高,如果在“大辽”上熟练掌握驾驶、舰勤人员也熟练掌握歼–35的勤务调度流程,对于“山东舰”和“福建舰”尽早提高和尽早形成战斗力是很有帮助的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