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九江文史 | 饶柳门烈士二三事

作者:郭国强编辑:冯晓晖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本篇原载于2005年版《百年

作者:郭国强编辑:冯晓晖

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本篇原载于2005年版《百年西园》,经九江市浔阳区政协文史委员会授权刊发,编者对原文作了必要修订。

饶柳门(1875—1927年),号际唐,江西南昌梁家渡人。辛亥革命后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1905年被派往同盟会九江分部,从事民主革命的地下工作。

1922年以后,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新局面在九江逐渐形成。1924年6月10日,中国国民党九江市党部秘密成立,饶柳门被当选为党部委员。1926年,为遏制国民党右派势力,在中共九江特支书记曾延生的支持下,改组后的国民党九江市党部于11月6日在城内塔公祠(今柴桑小学)公开成立,饶柳门出任监察委员。

同年12月,在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影响下,九江商会改称九江商民协会,并实行委员制,饶柳门任首任主席,随即积极组织工农商学各界民众,支援北伐战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九江警备司令金汉鼎下令查封国民党九江市党部,逮捕国共两党及社会进步人士七十余人。同年8月9日清晨,饶柳门等二十六位革命志士被国民党右派势力枪杀于九江东门大校场。

饶柳门(1875-1927年),号际唐,江西南昌梁家渡人。此遗像原嵌挂于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

饶柳门烈士在“五四运动”后,一度担任上海《时报》主笔,该报被查封后,又受聘为《江声日报》记者。《江声日报》1919年由饶翼儒私人创办于南昌,1922年迁往九江。在革命军出师北伐期间,该报因鼓吹革命甚力,被孙传芳封闭,孙败后启封。

1924年,《江声日报》作为国民党九江市党部机关报,积极宣传和倡导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思想。1925年,饶柳门之子饶森在广州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队学习期间,其通讯地址为九江《江声日报》社(饶柳门转)。1926年后,饶柳门还秘密担任《民国日报》驻九江特约记者、《国民新闻》编辑等职。

在九江工作期间,饶柳门曾与赵醒侬、谢远涵等私交甚笃。前者曾任国民党江西临时省党部常委兼组织部长(中共党员)、中共江西省支部委员等职,饶柳门之子饶森1924年在九江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时,其介绍人即为赵醒侬。后者谢远涵,曾任九江商埠督办,1925年筹办“商埠银行”时,饶柳门鼎力协助。其后,饶森在革命征途中,也曾受到谢远涵的关照。

饶柳门出身书香门第,善书法,尤精柳体、魏碑。辛亥革命以后,九江开业的钱庄如吴三泰、恒源永、罗福成等南昌帮商号的牌匾,均出自其手笔。原九江烟水亭嵌挂的“慈航普渡”匾额,署款为“九江商民协会同仁敬赠,豫章饶柳门丙寅年冬月书”。

另外,清光绪年间德化县正堂江召棠(南昌教案牺牲)手绘四幅淡墨松鹤长屏,铃有“饶柳门私藏”印章。1956年曾悬挂于烟水亭“船厅”展览,后散佚。

1953年7月,民政部门在九江甘棠公园革命烈士纪念塔旁勒碑一块,碑文记叙了1927年英勇献身的二十六位烈士事迹,饶柳门烈士名列其中。

【编后记】

在红色历史的讲述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出现偏颇之处。仅举一例,本文称:“1926年,为遏制国民党右派势力,在中共九江特支书记曾延生的支持下,改组后的国民党九江市党部于11月6日在城内塔公祠(今柴桑小学)公开成立。”

实际上,北伐军占领九江之前,国民党(也包括共产党)在九江的活动只能秘密进行,因为当时江西仍处于北洋军阀的严酷统治之下。11月5日,北伐军光复九江城,次日即公开成立党部。这一事实与所谓的“遏制右派势力”无关,而是政治形势突变、时机成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