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们想看啥,但那个话题比较敏感,写了也活不久。
所以,我尝试选择温和一点的角度,聊聊学区话题。
前几天事件的根本矛盾之一,是热门初中学位紧张。
为什么热门初中学位紧张?
我们可以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来看。
目前,初中入学的需求主要来自连云港当年的出生人口。从数据来看,2013-2018年是连云港新生儿数量快速增长的年份,处于学区需求的“井喷”态势。

我们从以下两所热门小学的1-6年级的班级数量,便可窥见一斑。


首先,我解释一下为什么选择苍梧小学和连云港实验学校本部。苍梧学校,毫无疑问是全市的「需求重地」,而连云港实验学校本部所属的万达板块,过去几年卖地数量最多,新增人口相对也较多。
以上还不包括从其他小学,升入新海初级中学和连云港实验学校的学生数据。
据路边社消息,非苍梧小学升入新海初级中学的学生大概有5-8个班。而连云港实验学校小学部除了本部,还包括昌意路校区和南湖校区。
当然,也存在两所热门小学部分学生中途转学的情况,但数据相对较少,不影响最终的推导结果。
因此,根据以上综合因素显示,未来四五年,将是新海初级中学和连云港实验学校初中学位「承压」的时间。
目前,新海初级中学的七年级有33个班,每个班学生60个左右。连云港实验学校七年级15个班,每个班学生50个左右。
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前提下,未来四五年,这两所热门初中晋升为「超大班额」,也是可以预计的事儿。
「超大班额」带来的教学弊处,我这里就不延伸了。
而与其强烈的入学需求相比,连云港在学位供给上却存在明显的短板。一个严重的问题出在学校数量和规模上——
过去四五年,市区几乎没有新建公立初中。而且,热门公立初中的学校规模也没有大幅扩大。
与此同时,市区成规模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只有华杰。民办学校数量整体较少,就无法补充缺失的初中学位。
多年的狂奔,连云港实现了“奇迹式”的发展,但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能取代时间沉淀,包括教育在内的软件配套需要提前规划、大量持续的财政投入,这些逐渐成为了连云港的短板。
随着以人为本愈加贯穿城市的发展当中,用以满足人的需求的配套设施开始变得格外重要。
既然过去,没有做到提前谋划;未来随着人口降低,远期建设又没必要。那,连云港该如何缓解热门初中的学位难题?
学位预警。
学位预警,意味着预期的学区生源数量超出了学校的接纳能力。这需要政府多个部门联动,了解实时学位供给。
预警是动态的,往往事出多因。在义务教育阶段,家长可以通过预警知道哪些学校较为热门。如果学位紧张,入学政策也会发生变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