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制裁我,我就越反华!”今年3月,百万粉丝的女网红于国外屡屡诋毁中国,受出

文人学社 2025-07-13 16:27:58

“中国越制裁我,我就越反华!”今年3月,百万粉丝的女网红于国外屡屡诋毁中国,受出入境管控,全家被殃及,谁知她竟声称要变本加厉地“反华”。 这个女网红名叫周君红,在深圳律师圈,周君红也曾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她靠打刑事官司立足,可奇怪的是,她接手的案子大多是走私、贩毒这类重罪。她把帮罪犯“脱罪”当成战绩,甚至公开炫耀如何利用法律漏洞游走在灰色地带。在她看来,专业能力就是用来规避责任的,至于职业道德和正义,似乎从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 事业上的争议,加上失败的婚姻,让她看什么都不顺眼。她开始频繁在社交平台上发泄怨气,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外部环境,却从不反思自己。这种偏激,也为她后来的崩塌埋下了伏笔。 到了2020年,国内抗疫正处在最艰难的时刻,周君红却悄悄离开了律师行业,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她摇身一变,成了海外社交平台上的“中国问题专家”,系统性地攻击和抹黑中国。 她利用自己曾是律师的身份,大谈所谓的“司法黑幕”,将自己包装成“受害者”来博取同情。从司法制度到防疫政策,再到人权问题,她几乎无所不谈。为了扩大影响,她高强度地更新内容,日均动态超过20条,每周产出万字长文,每月还能制作三部抹黑视频。 她甚至加入了境外的反华组织,还办起了培训班,手把手教人怎么写能迎合西方媒体的“人权报告”,怎么用VPN把这些内容传回国内。靠着这套操作,她很快成了境外小有名气的“反华顶流”。 可是,谎言终究是谎言。 她精心制作的一部揭露“司法黑暗”的纪录片,刚上线就翻了车。很快就有网友发现不对劲,视频里的建筑风格根本不是中国大陆的。后来更是有人查出,里面接受“采访”的群众口音明显偏向东南亚。更有技术高手证实,所谓的“黑幕”拍摄地其实在泰国一处偏远的郊区,那些声泪俱下的“受害者”,不过是她临时雇来的外籍群演。 更打脸的是,她前脚还在镜头前哭诉自己被“全面封杀”,抱怨生活难以为继,后脚就有人晒出她仍在使用微信和支付宝处理国内业务的截图。 网友们进一步扒出,她在深圳名下有多处房产,她的孩子也在香港的国际学校就读。事实证明,她所谓的“受害”,不过是博取流量的表演,是典型的“吃饭砸锅”。她根本不是什么“维权者”,而是一个深谙舆论之道的“流量商人”。事实摆在眼前,法律的铁锤也随之落下。 2025年3月,因危害国家安全,她的律师执照被依法吊销,银行账户遭到冻结,出入境权限也受到严格限制。国家移民管理局的回应很直接:“中国依法保障公民出入境,但对危害国家安全零容忍!”这等于明确告诉她:挑战国家安全,没有回头路。 她的家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牵连。据说她父母的退休金账户被纳入监控,亲戚朋友也纷纷与她划清界限,生怕惹火上身。她的丈夫最终也选择了和她切割,不仅将她从户口本上除名,还清空了她在家庭财产中的所有份额。 更讽刺的是,那些曾把她捧上天的境外“金主”,眼看她内容再无新意、流量持续下滑,也果断停止了资助。一些所谓的人权组织甚至直接把她从名单里剔除,把她当成一个用完即弃的棋子。 一夜之间,周君红从“反华顶流”彻底沦为无人问津的“网络乞丐”。前不久,她在油管开启直播,标题是“我想回国”,并开通了打赏功能,希望网友能帮她凑一张机票钱。然而,回应她的不是同情,而是满屏的冷嘲热讽,评论区刷满了“活该”、“叛徒没有好下场”。 周君红的坠落,始于对流量的贪婪,陷于境外势力的操控,最终也归于法律的制裁和众叛亲离。她的故事也说明,观众终究喜欢的是真实,而不是精心编造的人设。她曾有机会站在一个很好的起点上,却亲手砸掉了自己的梯子。 这场闹剧终将落幕,但留下的教训却很现实:在任何时代,背叛自己来处的人,最终也只会被世界抛弃。 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