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等来一个坏消息,前线还没打赢,另一个“战线”出大问题了! 俄方的数据显示,本月前一周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0.79%。单看这个数字,大家可能没什么感觉,做一个对比,这是自2022年春季以来,这一数字的最高周涨幅。 这场通胀风暴的导火索,藏在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大动脉里。西方制裁把俄罗斯Urals原油价格压得比矿泉水还便宜,2025年7月2日每桶65.49美元,比年初还跌了4.41%。 但普京万万没想到,制裁的反噬来得比导弹还快:能源收入锐减导致卢布汇率像坐过山车,7月第一周对美元贬值3.2%,直接把进口面粉、食用油的成本推上了天。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突然宣布7月1日起国内气价上涨10.3%,这招让西伯利亚的农民欲哭无泪——他们用天然气烘干粮食的成本飙升,最终全转嫁到了面包价格上。 但要说最让普京头疼的,还得是粮食出口禁令。2025年2月到6月,俄罗斯把小麦出口配额砍了60%,本想囤粮平抑国内物价,结果国际市场小麦价格被印度、埃及等买家哄抬到历史新高,而俄罗斯农民因为卖不出粮食,只能把小麦堆在仓库里发霉。 政府为了控制通胀,强制要求乳制品企业降价10%-15%,结果圣彼得堡的奶农直接把牛奶倒进了涅瓦河——反正卖给加工厂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不仅如此,俄罗斯央行的紧缩政策更是火上浇油。21%的基准利率让企业贷款成本比高利贷还高,莫斯科的中小企业主们纷纷把工厂设备当废铁卖,因为借钱生产还不如直接破产划算。 高利率反而刺激了居民储蓄——53%的俄罗斯人把钱存进银行吃利息,导致市面上流通的卢布越来越少,形成了“越存钱越没钱”的死循环。 老百姓发现存卢布不如囤实物,莫斯科郊区的仓库里,卫生纸、罐头的价格比黄金涨得还快,连二手自行车都成了硬通货。 国际制裁的连环套也没闲着。美国对印度等俄油买家祭出500%关税大棒,直接掐断了俄罗斯通过“灰色渠道”卖油的财路。 印度炼油厂被迫减少俄油进口,导致俄罗斯每天损失30万桶原油销量,相当于每天烧掉2000万美元。 不仅如此,西方金融机构开始冻结俄罗斯企业的海外账户,连西伯利亚某木材公司存在塞浦路斯的500万美元都被划走,理由是“可能用于资助战争”。 这波操作让俄罗斯企业彻底慌了神,纷纷把海外资产转移回国内,进一步加剧了卢布贬值压力。 普京的反制措施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政府推出“反通胀券”,每个家庭每月可以凭券购买10公斤特价面粉,但排队的人龙从红场排到了麻雀山,甚至有人为了领券在烈日下中暑晕倒。 而国防紧急宣布征召面包师入伍,理由是“前线需要新鲜面包”,结果莫斯科的面包店纷纷挂出“歇业整顿”的牌子,老百姓连高价面包都买不到了。 俄罗斯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在电视上呼吁民众“理性消费”,结果第二天她儿子就在迪拜被拍到用卢布现金买了辆兰博基尼——这波“反向带货”直接让卢布信用跌到了谷底。 目前为止,这场通胀危机就像俄罗斯寒冬里的冻疮,一开始只是红肿发痒,等到发现时已经冻得发黑——你以为是小毛病,其实早已伤及筋骨。
普京公开叫板特朗普,作出前所未有重大举动。当地时间7月10日凌晨,俄罗斯突然对
【8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