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尽天良!”甘肃天水幼儿铅中毒事件真相大白,原来是,后厨人员经过幼儿园园长、投资人同意网购含铅彩绘颜料,稀释后用于制作食品所致。
2025年5月起,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多位家长陆续发现自家孩子出现反常症状。起初只是个别孩子表现为饭量减小、频繁喊肚子痛、动不动发脾气、情绪烦躁、晚上睡不好觉。
有的家长以为孩子是天气转热、水土不服;有的则以为是上火或者小儿积食,便自行给孩子服用清热消食的中成药。
可不久之后,情况愈发不对劲,越来越多的孩子同时出现相似症状,且集中在某所私立幼儿园中。
更让人担忧的是,部分孩子在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原本活泼的性格变得沉闷嗜睡,甚至在幼儿园课堂上频频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
家长之间开始相互交流,发现“不是自家一个孩子这样”,而是多个班级都有孩子陆续请假、住院。
有孩子还在医院查出贫血、肝功能异常,医生表示“考虑环境性因素”可能较大。
这一连串反常现象引起了家长们的高度警觉。
6月初,部分家长开始自发组织为孩子统一进行系统体检,结果出炉的那一刻,犹如晴天霹雳:大部分孩子血铅数值严重超标,有的甚至远远超过成人安全上限。
一时间,家长们悲愤交加,开始质问:“我们的孩子到底吃了什么?”
在家长及舆论的强烈要求下,当地卫生、教育、公安等多部门介入调查。天水市政府于6月初成立专项调查组,对涉事幼儿园展开彻查。
调查人员在该园后厨发现了数瓶疑似工业颜料,经检测为含铅量极高的彩绘颜料,包装上明确标注“禁止食用”“用于工艺绘画,不得接触食物”等字样。
而令人发指的是,园方后厨人员竟将这些颜料稀释后掺入食品中,以达到某种“美观”或“特色造型”的效果。
更不可原谅的是,经警方初步调查,该操作是在园长与投资人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
相关人员供述称,为了节省成本,他们在网上购买价格低廉的彩色颜料,稀释后用作“天然食品色素”,主要用于甜点、糕点、水果拼盘等“特色营养餐”。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随即对留样食品进行了送检。
结果触目惊心:两份留样食品的铅含量分别达到1026毫克/千克和1084毫克/千克,远远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食品铅含量不得超过0.5毫克/千克的限值,超标近2000倍!
专家指出,儿童铅中毒会对大脑神经系统、造血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尤其在成长发育期,铅毒效应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智力下降、行为异常甚至生殖系统影响。
目前,天水市政府已责令该园立即停业整顿,并对园长、投资人及3名涉事后厨员工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公安机关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侦查,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同时,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已安排对所有血铅异常儿童进行个体治疗与心理干预。家长代表则联合律师团队,启动对涉事人员及机构的民事赔偿程序。
消息一出,全国舆论一片哗然。社交媒体上,“甘肃幼儿园铅中毒”“含铅颜料入食”“233名幼儿血铅异常”等词条迅速冲上热搜。
网友愤怒评论:“这是蓄意投毒!”“他们把孩子当什么?!”“这是公然挑战食品安全的底线!”
多位法律界人士指出,涉事人员不仅涉嫌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更可能构成刑法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投放有毒有害物质罪”等重罪,依法应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甚至死刑。
在事发幼儿园门口,不少家长自发聚集,高举横幅,神情悲愤。
一位父亲情绪激动地说:“孩子才四岁,医生说他血铅超过正常值几十倍,以后有没有智力后遗症还不清楚。我一家人哭了半个月,谁来赔我们的孩子?”
据悉,目前已有省级医疗团队进驻天水,组织对所有涉事幼儿进行系统治疗,并将建立长期跟踪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