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一架客机正在大西洋上空飞行,突然飞机漏油并发出警报,机长认为是传感器

小斌斌说科技 2025-07-11 13:55:18

2001年,一架客机正在大西洋上空飞行,突然飞机漏油并发出警报,机长认为是传感器故障没有理会,直到两个引擎都熄火才明白燃油漏光了!此时距离目的地还有1600公里,机长创造了大型客机滑翔记录!

2001年8月23日,加拿大越洋航空236号航班一架A330-243客机载着293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从多伦多皮尔逊机场起飞,目的地是葡萄牙里斯本。

机长罗伯特·皮切经验丰富,起飞前按规定检查了燃油系统,确认油量充足。

飞行约4小时后,飞机正处大西洋上空。

驾驶舱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燃油监控系统亮起红灯,显示燃油压力异常升高、温度异常降低。

这是典型的燃油泄漏信号!

罗伯特机长基于以往偶尔遇到传感器误报的经验,以及起飞前亲自确认油量的事实,判断这很可能是假警报。

他没有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只是让副驾驶继续观察。

这个判断是致命的。

半小时后,警报再次响起,这次更严重。

系统提示左右机翼油箱出现“燃油不平衡”,右侧燃油消耗异常快。

机长这才警觉,意识到可能真发生了泄漏。

他试图操作油路阀门来平衡油箱和减缓泄漏,但效果短暂且适得其反,燃油似乎流向了漏油的发动机,情况更糟了。

不久,监控屏显示右侧油箱燃油耗尽,右侧发动机随即熄火。

机长面色凝重。仅十几分钟后,左侧发动机也因燃油耗尽而停机!

飞机瞬间失去所有动力,在三万英尺高空变成沉重的“滑翔机”,并在气流中剧烈颠簸。

驾驶舱主要仪表因断电瘫痪,仅靠一个由高速气流驱动的小型冲压空气涡轮(RAT)勉强维持最基础仪表的电力。

飞机开始急速下坠,乘客陷入恐慌。

此刻,他们距离最近的备降场,葡萄牙拉日什空军基地,还有超过150公里!

按当时下坠速度,根本无法抵达。

生死关头,罗伯特机长展现出非凡的冷静。

他立即向里斯本空管发出最高等级的“MAYDAY”求救信号,通报双发完全失效、燃油耗尽的绝境。

他完全依赖RAT供电的备用仪表和自身飞行本能操控飞机。

每一个决定都关乎306条生命。

他必须精确利用飞机的滑翔能力,创造奇迹。

机长小心调整飞机姿态,朝着拉日什基地的方向滑翔。

这架庞大的无动力客机以每分钟约2000英尺的速度下降。

时间异常漫长。机组全神贯注,竭力保持飞机稳定滑翔。

在令人窒息的等待后,拉日什基地的跑道终于出现在视野中。

由于发动机失效,反推装置无法使用,飞机进近速度远超正常(接近200节),着陆极其危险。

机长只能依靠强力刹车。

最终,飞机猛烈接地,伴随着刺耳的摩擦声和轮胎烧焦的青烟,在跑道上剧烈滑行后终于停下!

机组迅速组织乘客通过紧急滑梯撤离。

仅用90秒,机上305人全部安全撤离!

检查发现,因高速急刹,10个主轮胎中有8个彻底报废。

飞机虽严重受损,但创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迹。

这架满载的大型客机在双发完全失效后,依靠精准操控滑翔了整整20分钟。

跨越了惊人的97.5海里(约180公里),成功迫降,刷新了大型客机无动力滑翔的世界纪录。

事后调查揭露了灾难根源:起飞前的维修中,右发动机下方的燃油管被错误安装了不匹配的部件。

飞行中该部件因摩擦破裂,导致燃油大量泄漏。

罗伯特机长在警报初期的误判确实错过了最佳处置时机,但他在绝境中展现出的卓越飞行技术、超强心理素质和领导力,最终挽救了所有人的生命。

这次事件深刻警示航空界:再先进的自动化,安全最后防线仍是训练有素、清醒果断的飞行员。

同时提醒世人,极低概率的航空事故,一旦发生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

0 阅读:20
小斌斌说科技

小斌斌说科技

欢迎大家给我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