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了的不不得。但是,文凭重要,专业可能应重要。 有媒体报道,这个39岁的哥们叫丁远昭,6秒视频显示,他对自己这份外卖工作充满底气,很有信心和决心。媒体报道说,他是妥妥的学霸一枚,能够考上清华大学就是证明,学士学位妥妥到手;能够考上北京大学就是证明,硕士学位妥妥到手;后来,去南洋理工大学读博士,他还不知足,又到英国牛津大学去拿硕士学位,最终,又进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这一路走来,14年过去了。如今,他马上40岁,近不惑之年,又让全世界人民非常意外地“华丽”转身,成为新加坡“熊猫快餐”的全职外卖骑手! 我想,这剧本,就是汤显祖再世,也不敢这样编,既励志,还传奇。 前面说了两点启示,第一是劳动挣钱不丢人,第二是专业,丁远昭同学的专业怎么了? 原来,丁同学所学的:生物多样性学。 这门学科有多冷门?我这个高级记者、正高级专家也只能求助于深度求索。 它说,生物多样性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致力于研究地球上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的组成、结构、功能、演化、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它涉及生态学、分类学、遗传学、保护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旨在理解和维护生物物种、生态系统以及遗传资源的多样性。 1. 主要研究内容,物种多样性:研究不同物种的分类、分布、数量及相互关系。生态系统多样性:分析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遗传多样性:探索物种内基因的变异与适应机制(如作物野生近缘种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如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入侵物种、过度开发等。保护与恢复:制定保护策略(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濒危物种保育、生态修复等。 2. 核心课程,基础学科:生态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专业课程:保护生物学、生物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环境政策与法律。 技术工具:GI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生物统计、DNA条形码技术。实践方向:野外考察、标本采集、数据分析、保护项目管理。 3. 就业方向,科研与教育:高校、研究所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或教学。保护实践:自然保护区、环保NGO(如WWF)、政府林业/环保部门。环境咨询:评估开发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如环评公司)。国际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等。可持续发展:参与生态旅游、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产业。 4. 学科意义,生态价值: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如授粉、水源净化)。经济价值:为医药、农业提供遗传资源(如抗病作物基因)。伦理与文化:保护物种免于灭绝,维护地球生命共同体。 5. 相关国际倡议,《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全球性保护框架。IPBES(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类似生物多样性界的“IPCC”。30×30目标:2030年保护全球30%的陆地和海洋。 6. 学科特点,跨学科性:需结合社会科学(如政策、经济)与自然科学。实践性强:常需野外工作或社区参与(如保护地共管)。紧迫性:当前物种灭绝速率是自然水平的100—1000倍(据IPBES)。 看来,这门学科,现在太冷。但是,今天冷,不意味着明天也冷,说不定哪一天,它就炙手可热热得发烫了!
不得了的不不得。但是,文凭重要,专业可能应重要。 有媒体报道,这个39岁的哥们叫
一语呢
2025-07-11 12:26: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