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最好的五个梁山好汉,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恨不得宰了宋江。 第五名:扑天雕 李应 李应原本是李家庄的大财主,日子过得舒坦。 被宋江设计逼上梁山后,虽然也坐了把交椅,但心里肯定不痛快——好好的家业被宋江一把火烧了,辛苦攒下的钱财也被搬上了山。 征方腊后,他看透了,坚决辞官不做,带着杜兴(他的管家)回到了已经烧成白地的李家庄。 他靠着自己的本事和杜兴的帮助,重新置办产业,又当回了富家翁。 这个结局在梁山好汉里算很好了,不用再打打杀杀,安享晚年。 但他能不恨宋江吗? 宋江毁了他原本平静富足的生活,逼他落草,这份怨气是实实在在的。 如果给李应一个机会,他那压抑了十多年的怒火,不得烧了宋江? 第四名:美髯公 朱仝 朱仝的结局在梁山好汉里算得上非常好了。 征方腊后,他不但活了下来,还因为战功当上了保定府都统制,后来更是升到了节度使。 但是,朱仝对宋江的恨意,恐怕是这五人里最深的! 为什么?因为朱仝原本在沧州知府那里干得好好的,知府也信任他,让他带着小衙内(知府的儿子)玩。 是宋江为了逼他上山,指使李逵这个疯子,把无辜的四岁小衙内活活劈死了! 朱仝重情重义,小衙内因为他被害,这是他心里永远过不去的坎。 在梁山上,他多次想杀李逵报仇,难道他不明白宋江才是幕后主使? 这份血海深仇,朱仝只能深埋心底,宋江再拉拢他,也抹不平这道伤疤。 第三名:行者 武松 武松的结局是看破红尘。 征方腊时,他被包道乙用飞剑斩断了一条胳膊。 后来在六和寺,他亲眼看着好兄弟鲁智深坐化圆寂,心灰意冷,干脆就在六和寺出家当了和尚。 他活到了八十岁,平静离世。 武松对宋江的恨,是公开的、直接的。 早在梁山聚义后宋江提出招安时,武松就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当着所有兄弟的面给宋江难堪,一点面子都不给。 他反对招安,更厌恶宋江为了招安牺牲兄弟们的做法。 断臂之后,他更是彻底心寒,连宋江的面都不想见。 宋江来六和寺探望,武松冷冷一句“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断了所有情分。 他对宋江的失望和不满,是摆在明面上的。 第二名:入云龙 公孙胜 公孙胜的结局是最潇洒的。 他根本就没跟着去打方腊!征辽结束后,他就以“回乡探母”为由向宋江辞行,留下一封信就飘然而去,继续云游四海,当他的逍遥道士去了。 他精通法术,道行高深,远离了朝廷和江湖的纷争,结局自然逍遥快活。 公孙胜对宋江没什么感情,他上梁山主要是为了报答晁盖的恩情(七星聚义劫生辰纲)。 晁盖怎么死的?书上写的是中箭。 但以公孙胜的聪明和对宋江的了解,他不可能对晁盖之死没有怀疑。 他选择早早离开,既是看透了宋江的本质,也是对梁山兄弟情义的淡漠。 他对宋江,心里能没有恨?如果不是宋江,晁盖怎么会不明不白的就没了? 第一名:浪子 燕青 燕青的结局堪称完美典范。 他不仅自己全身而退,还带走了李师师。 征方腊后,在回京受封的路上,他就预感到跟着宋江回朝没有好下场(“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懂)。 于是他找到卢俊义(他的主人),劝卢俊义一起辞官归隐。 卢俊义不听,执意要回去。 燕青二话不说,留下一封信,带着李师师悄然离去,从此隐姓埋名。 燕青聪明绝顶,情商极高,他早就看透了宋江的为人——表面仁义,实则心机深沉,为了自己的前程可以牺牲任何人。 燕青对卢俊义忠心耿耿,卢俊义给了燕青一个家。 但是,宋江把燕青的家搞得家破人亡,燕青不得不流落街头当乞丐。 你说燕青恨不恨宋江? 燕青能看明白这尘世不过一场梦,有噩梦有春梦。人能做的就是不出风头好好吃黄粱梦。 所以他潇洒开心的跟着卢俊义,跟着李逵,跟着宋江。 然而这种凡事看透还默默享受的人撑死也只能顾住自己,无法阻止周围的兄弟赴死挂掉。 这就是聪明人,不喜欢活的太累。 燕青可以安逸在大名府,也可以放肆在汴梁城。
结局最好的五个梁山好汉,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恨不得宰了宋江。 第五名:扑天雕李应
不看风景的万科
2025-07-11 12:20:07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