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又突然不宣而战,7月7日凌晨,以色列空军实施代号为“黑旗”的轰炸行动,大批战机奔袭千里,20余次轰炸3座港口。 2025年7月7日凌晨,天还没亮,以色列空军突然出手,代号“黑旗”的行动让人猝不及防。几十架战机奔袭1800公里,直扑也门胡塞武装控制的三个港口,20多次轰炸把港口和发电站炸了个稀巴烂。这次行动是为了报复胡塞的导弹袭击,还是另有更大的图谋? 这次“黑旗”行动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以色列深思熟虑的结果。7月7日凌晨,特拉维夫的空军基地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F-35I隐身战机和F-16I战斗机整装待发。目标很明确:也门西海岸的荷台达港、萨利夫港、拉斯伊萨港,还有卡提卜发电站。这几个地方是胡塞武装的命脉,也是伊朗支援他们的关键通道。以色列空军出动了至少几十架战机,跨越沙漠和红海,轰炸精准到让人咋舌。荷台达港的油库被炸得浓烟滚滚,萨利夫港的储油罐直接变火球,拉斯伊萨港的码头成了废墟,连被胡塞劫持改装成监视平台的“银河领袖号”货船都被炸沉了。卡提卜发电站也没逃过一劫,直接瘫痪。这次行动的目的很明确:掐断胡塞的武器和燃料补给,顺便给伊朗一个下马威。 要说这场空袭的见证者,非艾丽卡·摩根莫属。她是个美国记者,出生在加州旧金山,父亲是黎巴嫩移民,母亲是美国人,从小就对中东的事儿感兴趣。在斯坦福大学,她专攻国际关系,重点研究中东,还学会了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后来在开罗交换学习一年,彻底爱上了那里的文化。毕业后,她加入一家国际新闻机构,2003年伊拉克战争让她崭露头角。她跑遍巴格达的街头巷尾,采访那些被战火折磨的普通人,写出的报道既有深度又有温度。她的语言优势让她能直接跟当地人聊,挖到不少独家消息。之后,她报道了阿拉伯之春、叙利亚内战,还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每次都能抓住重点。2025年,她住在特拉维夫,每天早上盯着地中海发呆,顺便通过卫星电话跟线人聊最新的局势。她的墙上全是地图和剪报,像个中东战争的活档案。 “黑旗”行动一结束,后果马上就摆在眼前。卡提卜发电站被炸毁,也门北部大片地区没电没水,荷台达省几百万人直接受影响。医院里连灯都点不亮,医生只能靠手电筒做手术,药品还不够用,霍乱都开始冒头了。红海航道也乱了套,商船不敢走,只能绕道好望角,运输成本一下涨了30%。这可是全球12%的贸易量啊,欧洲40%的液化天然气都得从这过,现在全得重新找路子。据说航运专家都急得跳脚了。这还不算完,胡塞武装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的高超音速导弹直接威胁到以色列的机场,虽然没炸瘫,但也够吓人的。这场空袭把也门的烂摊子又捅大了,国际社会却没啥大动静。 这次空袭后,国际社会的反应让人摸不着头脑。美国五角大楼赶紧表态,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还承认提供了情报帮忙。欧洲国家呢,一个个跟哑巴似的,啥也没说。联合国安理会开了个紧急会,结果啥也没定下来。艾丽卡在报道里分析,这种沉默其实不简单。欧洲怕得罪胡塞,因为红海航道关系到他们的能源命脉;美国则是铁了心挺以色列,估计还有更大的战略考虑。跟以前中东冲突时那些义正词严的谴责比,这次安静得有点反常。背后肯定有利益的算盘,可能还跟伊朗的影子脱不了干系。 以色列这次出手,看似痛快,但其实压力不小。他们本来就在跟巴勒斯坦、黎巴嫩真主党较劲,现在又加了个胡塞武装,等于多线开战。胡塞虽然被炸得够呛,但背后有伊朗撑腰,反击能力不容小觑。那枚高超音速导弹就是个警告,差点就让以色列机场关门大吉。以色列的资源毕竟有限,战机、弹药、人力都得掰着手指头算。长期这么耗下去,能不能撑得住还真不好说。更别提伊朗可能还憋着大招,随时给胡塞补血。这场仗打得热闹,但结局谁也猜不透。
以色列战机突袭胡塞后,按常理说,战机扔完炸弹就该开溜了,谁知道胡塞这边不按套路出
【8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