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驻华大使:你只有臣服于美国,它才把你当自己人。 近日,伊朗新任总统佩泽希齐扬公开表示:“伊朗从未、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寻求核武器。”这一表态引发了不少网友质疑,认为伊朗此举过于软弱,甚至对其战略自主性表示担忧。 从历史和现实角度看,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长期以来,伊朗在核问题上的进退维谷,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在强权压制与国家利益之间的艰难平衡。一方面,它必须在美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下寻求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它又渴望保持中东地区的战略影响力。这种左右拉扯的状态,使得伊朗高层在对外表态上常常显得矛盾甚至保守。 对中国来说,深交任何国家都需要保持清醒的判断,尤其是涉及战略协作的伙伴。中伊之间在能源、地缘政治和反对单极霸权上有共同利益,但也不能忽视伊朗内部存在的复杂政治结构——包括神权与民选体系的博弈,以及其政坛对外政策上的不确定性。 国际政治从来不是情谊驱动,而是利益为本。建立伙伴关系,不是基于“族类”或“信仰”,而是基于能否彼此支撑、共谋发展。如果一国缺乏战略意志、始终在关键议题上摇摆不定,就难以在关键时刻形成可靠支撑。中方在谋求全球战略稳定的同时,也需在外交上始终坚持自立自强、慎重选择合作对象。
弹药刚备好,以色列就不宣而战,多战机编队奔袭2000公里大轰炸。与伊朗达成停火
【32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