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李玉琴到管理所探望溥仪。管理员考虑到两人结婚14年未同房,破例让她留宿一晚。不曾想,同居一晚,李玉琴便萌生离婚的想法。 1943 年的春天,长春南关国民学校的操场上,一群穿着蓝布校服的女生排着队照相,15 岁的李玉琴被老师推到前排时,还不知道这张照片会改变她的一生。 照片送到伪满皇宫没几天,校长带着个穿军装的日本人上门,说 “皇上” 溥仪选中了她。 爹娘在屋里跟人低声商量,最后娘红着眼圈给她梳了条新辫子,说去宫里能过好日子。 进了同德殿才知道,哪是什么好日子。 溥仪给她取了 “福贵人” 的封号,却在第二天扔来一张纸,上面写着 21 条规矩:不许回娘家,不许跟外人多说一句话,连吃饭姿势都得按他定的来。 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得去请安,溥仪高兴了会教她唱几段戏,不高兴了就冷着脸让她在旁边站着。 同住两年,他从没碰过她,总说 “贵人要修心,不能学凡俗夫妻”,李玉琴那时候不懂,只当皇家规矩就是这样。 1945 年八月,宫里乱成一团,溥仪穿着军装跑过来,塞给她个小包袱,说 “你先躲起来,我很快回来接你”。 她抱着包袱在防空洞里蹲了三天,出来时宫里已经空了,只听到外面喊 “满洲国倒了”。 之后的十年,李玉琴像个浮萍。先回了长春娘家,哥嫂嫌她是 “废贵人”,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 去天津找溥仪的族兄溥修,那人表面客气,背地里让她洗衣做饭,还总念叨 “贵人就得有贵人的样子”,可冬天连件像样的棉衣都不给做。 1953 年回长春时,她已经学会了纳鞋底、织毛衣,在街道办的小厂里糊纸盒,一天能挣两毛钱。 有人给她介绍对象,是个开电车的师傅,她没答应,心里总觉得溥仪说不定哪天就回来了。 1955 年秋天,街道干事递来一封寄自抚顺的信,信封上的字迹歪歪扭扭。拆开一看,“吾妻玉琴” 四个字让她手都抖了,溥仪说他在管理所挺好,还问她这些年怎么样。 她攒了一个月工钱买了车票,第一次去抚顺。隔着玻璃看到穿灰布囚服的溥仪,头发白了大半,背也驼了,跟记忆里那个总昂着头的 “皇上” 判若两人。他给她看自己缝的袜子,说学会了种西红柿,李玉琴突然觉得心里堵得慌。 之后又去了几次,每次都带着攒下的钱买些文具和点心。溥仪总说 “等我出去了,咱们好好过日子”,可她问起什么时候能出去,他就低下头不说话。 1956 年冬天特别冷,李玉琴在图书馆的工作刚稳定,却因为 “战犯家属” 的身份被取消了评先进的资格。馆长找她谈话,没明说什么,只劝她 “往前看”。 她第五次坐上去抚顺的火车,心里已经有了主意。管理所的人大概是想缓和关系,说可以让她留一晚,还给安排了间带炕的小屋。 晚上溥仪进来时,手里拿着个布包,打开是几个用牙膏皮捏的小蝴蝶。 知道你以前喜欢这个,在里面没事捏的。 ”他说话时不敢看她,声音比蚊子还小。 炕烧得挺热,可两人谁都没睡着。李玉琴想起在宫里的日子,想起在溥修家饿肚子的夜晚,想起同事们躲着她的眼神。 溥仪翻了个身,叹了口气说 “以前是我对不住你”,她没接话,眼泪顺着眼角流进枕头。 天快亮时,她坐起来说 “咱们离婚吧”。 溥仪愣了半天,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块手帕,里面包着几颗水果糖,是他攒了好久的。 走出管理所时,雪下得正紧,李玉琴把糖纸剥开,含了颗在嘴里,真甜,可眼泪怎么也忍不住。 后来听人说,溥仪在特赦后还打听她的消息,那时候她已经嫁了个工人,生了两个孩子,每天买菜做饭,再也没人叫她 “福贵人”。 其实这世上的事就是这样,有些人有些日子,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就像民国时那些被父母包办婚姻的女子,年轻时总盼着对方能回头,等自己真正想通了,才明白日子是过给自己的。 末代皇帝的光环再亮,也暖不了一个女人十年的寒心。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溥仪的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1956年,李玉琴到管理所探望溥仪。管理员考虑到两人结婚14年未同房,破例让她留
语蓉聊武器
2025-07-10 10:21:5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