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半辈子亲美,下半辈子亲中,说我骑墙派,这个我不认,如此大的改变就是我看透了美国人。”
这番话,出自台湾一位退休将领帅化民之口,如同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他的转变并非突兀,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心路历程后,做出的理性抉择。1943年,帅化民出生于四川,1949年随家人迁往台湾。父亲帅镛是黄埔军校二期毕业生,国民党中将。在那个时代,台湾亲美氛围浓厚,赴美深造几乎是社会共识。帅化民也顺应潮流,进入陆军军官学校,并多次前往美国接受军事培训。他仕途顺遂,官至中将,曾任要职,深受美国军事思想和装备的影响,一度对美国充满敬仰,视其为台湾的坚实后盾,甚至公开批评大陆政策。
随着职位的提升和接触的机密信息增多,他开始对美国的“神话”产生怀疑。首先是军售问题,美方提供的武器价格昂贵,质量却差强人意。一次实弹测试中,美制导弹要么无法发射,要么偏离目标,美方却推卸责任,这让他意识到美国在商业上的不诚实。更让他失望的是,他发现美国对台军售并非出于保护台湾的意愿,而是为了将台湾变成一个“刺猬”,消耗大陆,为自身争取时间。1996年赴美谈判的经历,更让他看清了台湾在美方战略中的“棋子”地位。他坚信,美国绝不会为了台湾而兵戎相见,这并非主观臆断,而是基于冷峻的军事实力和国家利益分析。此外,美国政客为自身利益频频在台海制造紧张局势,却漠视台湾民众的安危,这更让他心寒。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陆的发展变化让他刮目相看。2011年以来,他多次回到江西奉新老家,2024年5月的一次返乡祭祖,让他深切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变:祖坟得到修缮,村路修整一新,新房林立。这让他意识到大陆真正致力于改善民生。他开始深入研究大陆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认为这是一种着眼长远、合作共赢的战略,与西方国家过去的掠夺式扩张截然不同。同时,他还注意到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之快。
所有这些经历,最终促使帅化民在晚年转变立场,成为两岸和平统一的积极倡导者。他劝诫台湾同胞认清现实,警惕“台独”势力,批评赖清德的“两岸互不隶属”言论,并呼吁台湾青年亲身感受大陆的发展变化,避免被误导。帅化民的转变,或许只是个例,但也反映出时代浪潮的变迁,以及一些人对世界局势重新认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