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周与南阳如出一辙。 西周时期, 成周就是镐京。 平王东迁后, 雒邑被称作了成周

在哪里呢 2025-07-09 09:20:44

成周与南阳如出一辙。 西周时期, 成周就是镐京。 平王东迁后, 雒邑被称作了成周。 于是,成周就是雒邑被后世沿用。 这没问题, 但必须分清成周的不同历史阶段。 如果混淆成周的历史阶段, 就会出现对历史认识的偏颇。 特别是金文的解读。 用后来的成周, 解释以前的成周记载, 势必会导致与历史事实不符的结论, 会导致金文之间的互证矛盾, 导致金文与传统文献的矛盾。 例如何尊铭文, 唯王五年是何铸尊的时间, 唯王七年是成王命令营建洛邑的时间。 唯王五年就出现了成王宅于成周, 显然,成周就是雒邑的说法是错误的。 它违背了历史事实, 造成了成王迁都的结论性错误。 这种仅凭唯王初雍,宅于成周, 就给成王迁了都, 就否定了十三位周王定都镐京的历史事实。 一是这些学者解释不了, 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为何始终在丰镐。 二是解释不了平王东迁的历史事实。 三是解释不了丰镐遗址的规模, 为何远远大于洛邑的遗址规模。 就如同南阳与南阳郡的区别一样, 隆中属于南阳郡, 但南阳郡不等同于今天的南阳。 诸葛亮的,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此南阳非今南阳。 因此,用历史上的原始地名或文献, 解释历史上的事件, 才符合历史事实。 以金文为主,文献为辅, 才能对历史做出科学的结论, 才不会出现考古与文献的巨大差异, 才不会引起自相矛盾的结论, 和广泛的争议。

0 阅读:0
在哪里呢

在哪里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