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句评论,辣眼睛:正常逻辑下,如果没有英国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普通人都还是奴隶一样的生活。
这番话乍一看,颇具煽动性,也着实令人震惊。它将鸦片战争的影响拔高到了一个极端的高度,似乎暗示着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中国便会永远停滞于一个“奴隶社会”。这种论断显然过于武断,缺乏历史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诚然,第一次鸦片战争是清朝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标志性事件,它残酷地揭示了清王朝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积弊,国家实力的孱弱不堪一击。这场战争也催生了部分国人的觉醒,他们开始探索变革之路,并积极抵抗外来侵略。但将鸦片战争视为中国社会停滞不前的唯一原因,则是一种过于简化的观点。
鸦片战争暴露了清朝的腐朽,但清朝的腐朽并非始于鸦片战争。其根源在于长期以来统治阶级的腐败、闭关锁国政策以及社会结构的僵化。即使没有鸦片战争,这些内在的矛盾也会最终导致中国的衰落,只不过衰落的方式和时间可能有所不同。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来侵略时表现出的顽强抵抗和寻求自强的努力。历史并非一条单行线,它充满了复杂性和偶然性。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问题简单归咎于鸦片战争,不仅是对历史的曲解,也是对中国人民抗争精神的漠视。 因此,我们需要以更加客观、全面的视角审视历史,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的结论。
外边好热
中国不跟西方文明交流的确无法进步,挨了打才会迫使保守的人向外看
郝孟一
历史不存在假设。
小南蛮
看看明朝,明朝从1368年到1644年,是第一个和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帝国同时代的国家。1565年,西班牙开始统治菲律宾。1602年荷兰也开始在印尼殖民,1624年荷兰还殖民了台湾。郑和下西洋是在1405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是1492年。明朝比西班牙航海早87年。按理说应该在明朝的时候就殖民东南亚,大洋洲,非洲,南亚,为什么反而被西班牙荷兰这些小国反向殖民到家门口呢?甚至台湾都保不住。原因就是落后的封建王朝制度。从明朝开始,西方列强已经领先华夏“十万八千里”了。 封建王朝制度,是“近代屈辱史”的根源。封建王朝制度是华夏几千年延续到清朝。满清封建王朝,遇上了“三千年之大变局”,只要是封建王朝,谁赶上都不耽误制造耻辱,“近代屈辱史”并不是满清造成的,是华夏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造成的。
哦哦 回复 07-08 21:00
你家大清进关后,建满城,剃发易俗,首崇满洲,旗人不事生产,同罪不同邢,甚至换刑,闭关锁国,文字狱等等都埋下了灭亡的祸根。满汉矛盾,满蒙矛盾,满回矛盾,满苗矛盾等等激发超万次起义(断层式领先其他朝代)。尤其是清末太平天国,捻军,义和团。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波及17省,死伤超2千万人(想想这是多恐怖的矛盾冲突)。清朝的确有贡献,但是很多也是伴随着非旗人承担的一大堆代价。疆域,边疆多是无人区,你猜猜怎么出来的?边疆管理其实也就是能管的管严点,缴税了随便他自己搞(西藏解放前那些农奴过得什么生活,可以自行了解),不服的就搞成无人区。(闯关东前东三省除满城外基本都是无人区,把东三省当成自留地了)。政策,摊丁入亩,改土归流,你猜猜苗瑶彝壮为啥也起义?文化,为了四库全书毁了多少书?清风为啥不识字?人口,这个是大爆发,为啥人口多了,起义的人也多了?清朝总体来说是有过贡献,但是屁股歪了,他是来做贵族的,是要其他人供养他的,他是要做人上人的,他不在乎其他民族活的到底咋样。不过他军事手段也的确强,没法否认,镇压了近300才被掀翻
小南蛮 回复 07-08 20:31
到辛亥革命时,清政府的局势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因为枪杆子出政权,当时革命党的军事实力还很弱小,满清在军事实力上有压倒性优势。辛亥革命时,革命党的实力根本不足以推翻满清。 因此,隆裕太后如果采纳溥伟的建议,采用强硬措施,将袁世凯逮捕入狱(此时不能杀袁世凯,否则北洋军有兵变的可能)。然后任命冯国璋统领北洋军进攻革命军,清政府必能打赢这场战争。 冯国璋当时对满清忠心耿耿,他在拿下汉阳和汉口两镇后,拒绝袁世凯按兵不动的要求。冯国璋绕过袁世凯向隆裕太后索要400万两银子作为军饷,他表示可以消灭革命党(这绝不是吹牛皮),以当时北洋军的实力,完全碾压革命党。 当时隆裕太后有上中下三策可选,上策是重用冯国璋,让他统领北洋军攻打革命军;中策是逃往东北,满清是在东北起家,当时东北三省总督赵尔巽忠于满清,满清可以像北元那样割据一方;下策是交权,其结局溥伟早已预测到,一旦交出大权,将来用什么去保证优待条件。 隆裕太后偏偏选择了下策,对于满清,隆裕太后是满清千秋之罪首,她将大清近三百年的基业轻易拱手相让。对于中华民族,隆裕太后功绩名震千古!孙中山称赞“女中尧舜”。
zxyemoren
清朝从建立起就有很多人民起义,只是末期的太平天国比较大和影响深远,所以有没西方的鸦片战争与殖民活动,中国人民始终会反对清朝的那些不得人心统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