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新疆一个年轻人给钱学森写信,毫不客气地指出他论文中的错误,本以为钱学

小胖胖说科技 2025-07-08 12:18:12

1964年,新疆一个年轻人给钱学森写信,毫不客气地指出他论文中的错误,本以为钱学森不会理会,没想到过了没多久,钱学森回了满满两页纸的信,信中对他的称呼连续用了5个"您"。

那年的新疆,夜色像一块厚重的幕布笼罩着戈壁滩上的农学院宿舍。煤油灯的火苗被窗缝里钻进来的风吹得忽明忽暗,郝天护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墙上,手里那本《力学学报》已经翻得卷了边。

这个从清华园走出来的年轻人,此刻正盯着钱学森论文里的一个公式发呆,纸页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推导步骤里,藏着一个让他坐立不安的问题。

郝天护的指节无意识敲打着桌面,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符号像一群躁动的蚂蚁。三遍验算,结果都一样,这位中国力学界泰斗的论文里,有个方程推导错了。

他抓起搪瓷缸灌了口凉水,冰得喉咙发紧。要不要写信?对方是“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自己不过是兵团农学院的小教员。

同事老张叼着烟斗笑话他:“人家钱老算导弹轨道的时候,你还在清华啃馒头呢!”可当他看见郝天护连夜重做的实验数据,烟斗啪嗒掉在了地上。

信寄出去那天,郝天护在邮局门口转悠了半个钟头。信封上“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钱学森所长亲启”的字迹被手汗洇得发潮。

他当然不知道,此刻的钱学森正在西北基地盯着导弹燃料配方,桌上堆着二十多封未拆的群众来信。

直到三个月后某个深夜,钱学森在台灯下展开这封来自边疆的信笺,铅笔突然在某个算式上顿住了。

他抓起计算尺的手微微发抖,不是愤怒,是惊讶,这个叫郝天护的年轻人,在缺乏实验设备的条件下,用理论推演揪出了他的笔误。

回信用的是印着国徽的便笺纸,钱学森写废了七张草稿,最后工工整整誊抄的那份,每个“您”字前都空了一格,这是古籍里“挪抬”的旧礼,对平辈学者才用的敬语。

信纸夹着《力学学报》的投稿须知,编辑姓名上用红铅笔圈了个小圈。最让郝天护眼眶发热的是那段话:“科学文章的错误必须及时阐明,以免后来的工作者误用不正确的东西而耽误事。”

后来他才知道,当时《力学学报》编辑不敢登他的纠错文章,是钱学森直接打电话说:“我是人不是神,错了就该改!”

这场跨越三千公里的学术对话,在1966年开出了花朵。郝天护的《关于土动力学基本方程的一个问题》终于见刊,钱学森在同期杂志上加了编者按。

特殊年代里,这本杂志被郝天护用油布裹着藏进炕洞,直到1978年他揣着它走进清华研究生考场。

多年后在美国纽约科学院的院士典礼上,白发苍苍的郝天护展示的仍是那封泛黄的信笺:“钱老教会我,真正的科学精神比公式更永恒。”

戈壁滩的风还在吹,当年农学院的土坯房早变成了石河子大学的实验室,有个博士生在文献里发现郝天护论文的引用数据有疑点,鼠标在“发送邮件”按钮上犹豫了五分钟。

导师走过来拍拍他肩膀:“怕什么?当年钱学森院士连导弹数据都敢让人挑错。”

0 阅读:1046

评论列表

xxiatian

xxiatian

4
2025-07-08 17:31

国之栋梁

小胖胖说科技

小胖胖说科技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