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月洞门,脱俗圆满的传统园林之美

说起中国古典建筑最让人动心之处便在于它将实用与美观完美融合的境界。一角飞檐,便勾勒出一方天地,“如践斯翼,如晕斯飞”;一

说起中国古典建筑最让人动心之处便在于它将实用与美观完美融合的境界。

一角飞檐,便勾勒出一方天地,“如践斯翼,如晕斯飞”;一方雀替,便如那坊间的精灵一般,灵动而鲜活;那斗拱却是“远看擎天柱,近看百尺莲”,让人不禁感叹先人们惊绝的技巧和绝伦的的审美;而一片瓦当,也承载了千年的文化惊艳……可见,传统建筑中,每个部件不单单有其独特的功效更有其所特有的美和底蕴。而我们今天要见证的,便是古典园林中,又一方诗意美—月洞门。

月洞门所体现的是典型的中式审美,它将代表圆融通达的元素符号“圆”和谐完美的融入了园林景观中。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底蕴,又展示园林山水的诗意境界。让一道简简单单的圆,打通了那别有洞天的写意之美,这何尝不是东方园林所追求的美学极致。

只可惜,如今要考据月洞门的源起尚无确切的物证相佐。不过以其形态和称呼便可以想象其灵感必然是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拜月和赏月的文化。如今可考的是,赏月文化源于先秦而兴于魏晋,历史上曾有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咏月的诗文,这种审美趣味自然也深刻的影响了园林审美建造。

其实,以“圆”作为建筑元素在中国的园林建造中亦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因此若要追溯月洞门的源头,如今或许可以追溯到宋代园林中圆形窗洞“月牖”。但确有实证的记录则要到明代园林设计著作《园冶》中所云的:“月窗式,大者可为门空。”可见明末时期,月洞门在园林建筑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形成了基本的范式。

明末至清朝时期可谓是月洞门在艺术上的巅峰时期,不同地域都呈现出了丰富的变化。在江南地区,月洞门多与波浪形的云墙相配合,白墙灰砖,色调素雅。门上常有匾额书写“迎晖”、“涵青”等相当雅致的文字,既烘托了意境,又点明了时空的转换。

在北方地区,月洞门多建于皇家园林中,因而被赋予了更华丽的修饰,就例如颐和园和乐寿堂乾那琉璃月洞门,黄绿相间的釉彩镶嵌着缠枝花纹,所彰显出的便是那皇家的气度。

这些年来,月洞门以其独特的东方审美意而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喜爱。特别是日本人尤其喜爱月洞门那极简元素所带来的禅风韵味;欧洲人则喜欢在花园中用红砖砌筑月洞门,让绿植攀爬其上,充满了自然的趣味;美国人则为月洞门取了个英文名,称其“Moongate”,可见其在国际上所受的欢迎。

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贝律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额时候,就巧妙的提取了月洞门的元素,将博物馆入口设置了刚接口门框,玻璃门扉的月洞门。这一设计既保留了月洞门的文化属性和苏州园林意象,又赋予了其简洁明快的现代气息,是传统符号在现代建筑中成功转化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