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枪手“裴老四”:打日寇比打猎容易多了!野猪都比他们跑得快。 1939年的秋天,一支日本巡逻队穿着厚重的军靴在大马庄村的路上扬起阵阵尘土。 这时突然芦苇丛里传来一声沉沉的枪声,带头的那个日本军官瞬间被击中,子弹正好穿过他的额头。 当日寇急急忙忙用机枪开始扫射时,那个敏捷的身影早已消失在广阔的芦苇荡里了。这个人就是让日军闻风丧胆的“神枪手裴老四”,一个从猎人变成抗日英雄的普通农民。 裴老四家住大马庄村东头,打小就跟着爹在村后的狼牙山坳里转悠。 那时候山里野兽多,一家子的嚼谷全靠猎来的野猪、黄羊换钱。他十五岁就能闭着眼摸准猎枪的扳机,二十岁时,村里没人不知道,裴老四打出去的子弹,从来不会空着回来。 他认地形的本事更是一绝,哪片芦苇荡有暗坑,哪块坡地能藏人,闭着眼都能说个不差,这都是常年跟山林较劲练出来的功夫。 原本他只想守着老婆孩子,靠打猎安稳过日子。可1938年春天,日寇的铁蹄踏进邻村那天,一切都变了。 那天他去镇上卖兽皮,亲眼看见日军把不肯交出粮食的老乡绑在槐树上,刺刀捅进去的时候,血溅了半面墙。 他攥着猎枪的手青筋暴起,躲在柴火垛后面,牙齿咬得咯咯响——那时候他就知道,这安稳日子,守不住了。 第一次对着日寇扣动扳机,是在那年冬天。三个日本兵闯进村里抢粮,把李大爷的胳膊打断了,还把仅有的一袋玉米往马背上拖。 裴老四就藏在碾盘后面,瞄准最前面那个兵的后心。他手不抖,眼不眨,就像平时打山坡上的黄羊那样。 枪响的时候,那兵往前扑了两步,直挺挺倒在地上。剩下两个兵慌了神,端着枪乱扫,可裴老四早就顺着墙根溜到了柴火房,踩着柴草堆翻上了房顶,三绕两绕就钻进了后山的林子。 从那以后,裴老四的猎枪就不再只对着野兽了。他摸清了日军巡逻的规律,知道他们总爱在天亮前和日落后经过大马庄外的芦苇荡。 那些日军穿着笨重的军装,背着长枪,走在软乎乎的泥地上,动作比山里的野猪笨多了。野猪还知道听见动静就往密丛里钻,这些日军却总爱扎堆,有时候还停下来抽烟,正好成了活靶子。 他也不是每次都顺利。有一回,他打穿了一个日军的肩膀,那家伙嗷嗷叫着招呼同伴围过来。他往芦苇深处跑,脚下被烂泥缠住,差点被流弹打中。 好在他熟悉这片芦苇荡的水道,憋着气钻进一处没腰深的水洼里,只露出鼻孔喘气,才算躲过搜捕。爬上岸的时候,棉衣冻成了硬块,他哆哆嗦嗦地笑了——这比跟发怒的野猪周旋,可惊险多了。 村里人都知道有这么个神枪手在护着村子,没人知道是裴老四。他白天还是扛着猎枪上山,傍晚回来时,篮子里有时候是野兔子,有时候是空的,但裤脚总带着新鲜的泥点。 有人问他,最近咋不打大家伙了?他就咧着嘴笑:“山里的畜生都躲起来了,倒是来了些更不经打的。” 其实他心里清楚,自己不是什么英雄。他只是不想再看见有人像李大爷那样被欺负,不想孩子们夜里听见枪响就哭。 他打日寇,就跟当年保护庄稼不被野猪糟蹋一样,是本分。那些日军以为占了地盘就横行了,他们哪知道,在这片土地上,藏着多少双像他这样的眼睛,握着多少杆像他这样的枪。 只是,这样的裴老四,在当年的中国大地上,还有多少呢?他们没留下名字,没被写进书里,却用最朴素的办法,守着自己的家园。 他们的枪法不是天生的,是日复一日在山林里练出来的;他们的勇气也不是凭空来的,是看着亲人受苦时,从骨头里熬出来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神枪手“裴老四”:打日寇比打猎容易多了!野猪都比他们跑得快。 1939年的秋天,
史海沉钩
2025-07-08 03:09:54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