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60师师长张志信让独子去当侦察兵,妻子程翠芬知道后,一通电话打到前

琴音绕梁意韵绵 2025-07-08 00:03:59

1979年,160师师长张志信让独子去当侦察兵,妻子程翠芬知道后,一通电话打到前线,她扯着嗓子对张说:“张志信,要是儿子有个三长两短,你就不用回家了!” 30年后,程翠芬抚摸着儿子的墓碑说:“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是送你上战场,最痛苦的事情也是送你上战场!” 1978年12月,面对越南的恩将仇报,入侵中国边境,杀害我百姓,我国对越正式发起还击,在这场战争中,同样造就了一批英雄儿女,160师师长张志信的儿子张力,就是其中之一。 战争打响后,54军随即开赴前线,160师也在其中。160师的师长叫张志信,是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雷军长的原型。 张志信,山东威海人,1927年生,他从解放战争中崭露头角,后参加了1950年的抗美援朝作战,至越南战争时,他已成长为一名师长。 在对越的自卫反击战中,160师负责攻击越南高平西北部,当时张志信唯一的儿子张力也在160师。 张力,1958年生,受家庭影响,他从小特别爱看红色书籍,崇拜英雄,长大后自然而然参了军,不过他成绩优异,分配在师部机关工作。 原本赴越作战名单中并没有他,但他自打出生起就有浓烈地英雄主义情结,不上战场,不甘心。 于是,他找到父亲,希望父亲给他开个后门,把他安排到前线去。战争不是儿戏,谁上去都有牺牲的可能,张志信严肃地对儿子说。 张力斩钉截铁地答:“我参军就是为了保家卫国,我要上前线立功!请父亲帮我一次吧。” 张志信给儿子开了这个后门,并且把他安排到了160师478团特务连,当了一名侦察兵,但对外并没有公布他与张力的关系,张力仅是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身份加入前线战斗,既然要立功,那就战场上见真章。 很快,张的妻子程翠芬就得到了消息,她气争败坏地打来电话,警告张说,如果儿子有个三长两短,他就不要回家了,张则对她说:“战场对每一个军人都是危险的,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承受风险。我自己的儿子是儿子,别人的儿子同样也是儿子,作为师长,也不能搞特殊”。 虎父无犬子,张力在战场上成长很快,不久便当上了侦察排的副班长。 1979年2月27日,张力带着几名队员外出侦察,他们爬到267高地去抓舌头,结果不幸遭遇敌方的袭击,在敌人的围攻下,张力腰部被子弹击中。 受伤后他坚持和战友们一起撤退,等到战友发现他受伤时,鲜血已染红了他的衣服。但由于当时处在深山老林,战友们只能给他做简单的包扎,处理不了他的伤口。 他的伤口一直血流不止,一个小时后,他感觉自己挺不过去了,对战友说:“我是师长张志信的儿子,请转告我父亲,我没有给160师丢脸,没有给他丢脸,叫他不要悲伤,一定要照顾好妈妈。” 张力牺牲时,年仅21岁。 张力牺牲了,张志信正在师部忙着指挥作战,政委李兆贵忽然收到一封加急电报,一看电报内容,李顿时心头一紧,师长儿子牺牲了,他担心师长一时承受不住。 所以,李攥着电报并没有及时汇报,数次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张志信看出他的异常,追问什么事情,李把电报递给了师长。 张志信拿着电报,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之后背过李,用手扶着墙上的地图久久地沉默着,李看到他颤抖的双手,心里也是一阵难过。 良久后,张转过身,嘴唇哆嗦着说:“战争总会死人的,谁在战场上都有可能牺牲,我的儿子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按照正常的牺牲程序处理即可”。 随后他立马转入前线的指挥战斗中。 等到一场紧急战斗结束后,他亲自去为儿子张力穿上最后的军装,将他和其他牺牲的战士埋在了靖西。 1979年3月,张志信随着160师撤回国内。1984年,由于身体原因,他正式从部队退休。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一直想去看望儿子,但平时工作忙,退休后又身体不好,始终未能成行。 直到2009年,张志信的身体已十分孱弱,此时他也不想再等了,执意要前往广西看望儿子。 3月,他和妻子程翠芬终于来到了儿子长眠的地方:广西靖西烈士陵园。 所有的思念,在看到儿子墓碑时都化作无声的眼泪,他伸手抚摸着儿子的墓碑,用苍老的声音说:“儿子,我们马上就会见面了。” 2013年2月26日,张志信病逝于烟台,临终前,他把多年藏在心底的话终于说了出来,他内疚地对妻子说:对不起,对不起~ 作为父亲和丈夫,他内心充满愧疚,但作为军人,他永远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

0 阅读:81

猜你喜欢

琴音绕梁意韵绵

琴音绕梁意韵绵

琴音绕梁意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