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轰滥炸后,以色列才想起中国,在外交部例行性会议上,彭博社记者提问,以色列驻上海

功标国际说 2025-07-07 23:16:39

狂轰滥炸后,以色列才想起中国,在外交部例行性会议上,彭博社记者提问,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呼吁中国利用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敦促伊朗收敛其军事和核计划。以色列总领事白乐潍(Ravit Baer)表示,伊朗通过出售石油获得的大量资金被用于资助其在地区的“恶意活动”。请问中国外交部对此有何回应?   面对彭博社抛出的这个敏感问题,中国不得不站到台前给世界一个态度。   以色列和伊朗的矛盾一直没断,最近更是激化。   伊朗支持的武装组织在黎巴嫩、也门等地频繁活动,以色列直接指责伊朗是幕后推手。   以色列10月下旬刚刚对伊朗多个军事目标进行了空袭,理由是自卫,伊朗威胁报复后,局势紧绷到了极限。   美国支持以色列,但介入并不深,俄罗斯则反过来批评以色列,欧盟国家因为立场不同声音也很分散,安理会的紧急会议也没得出什么结论。   这时以色列找上中国,是在伊朗背后可能得到俄罗斯撑腰,美国又不想多管的情况下,希望中国能动用影响力,给伊朗点压力。   以色列觉得,中国买了伊朗很多石油,手里有牌,尤其是在联合国也有发言权。   而且中国曾经推动达成过伊核协议,所以以色列总领事这次直接提出诉求,希望中国站出来劝伊朗收手。   中国对于中东地区的态度一贯强调和平和协商,长期都是提倡各方通过谈判解决分歧,中国很少因为某一方的压力就选边站队。   面对以色列的呼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回应时,也没有明确地说帮还是不帮,而是再次表示中国支持通过政治和外交解决伊核问题,呼吁所有相关方都冷静克制,别让局势再升级。   林剑强调,动用武力和单方面制裁的做法不是中国的主张。   中国和伊朗关系有长期的合作基础,两国2021年签署过长达25年的合作协议,包括能源和贸易等领域,石油合作是重头戏。   中国从伊朗进口的石油占了一大块,对中国能源安全很关键。   以色列这时候让中国减少伊朗的石油收入,背后其实希望中国用经济杠杆让伊朗“收敛”。   但中国和以色列的经济往来也不少,两国科技、农业等领域合作频繁,双边贸易额近年持续增长。   中国始终希望与各方合作,不轻易选边,这种平衡外交已经成为中东事务里的中国风格。   中国在该地区更愿意发挥劝和调解作用,不愿意动辄被拉进某一方的阵营。   以色列空袭伊朗后才转而向中国喊话,从中国角度看,多少有点突发。   以色列事先并没有和中方沟通,行动以后才寻求中国出面,这让中国处在一个被动的“劝架”位置。   中国不希望中东乱局扩大影响自身利益,同时也不希望平白树敌,因此主张局势降温,而不是直接干涉。   对于伊朗,中方一直鼓励通过复谈来重启伊核协议,认为保持中东局势稳定有利于全球能源市场和中国自身发展。   对于以色列,中国虽然愿意继续在高科技、农业等领域合作,但不打算因一场冲突就彻底站队。   从咱们的角度出发,稳住中东大盘比表态更重要。   如果这时候咱们贸然表态,容易让一方失望、另一方警惕。   这个态度也是在给全球示范,中东的动荡不能通过“大国制裁”或军事干预来解决,中方还是更看重多边合作和长远利益,希望通过自己影响力让局势逐步冷静下来。   短时间里,以色列空袭虽然让伊朗警惕,却难改变大局,加深的只是双方的敌意。   伊朗怎么反应还是未知,中国则更愿意继续在幕后做协调,不会因为一时喊话就打破自己的平衡政策。

0 阅读:286
功标国际说

功标国际说

古人日以远,世界字不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