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去年8月份,印度又抛出个“大项目”,1000亿人民币的高铁订单,邀请中国、日本、德国等国竞标,消息一出,网友直呼:印度这是想学中国搞基建狂魔?但中国为啥不接?是我们造不出高铁吗?答案很简单,这哪是“大项目”?分明是“大火坑”! 这个项目是孟买到新德里的高铁,全长1500公里,设计时速360公里,听起来确实气派,但看招标条件,印度要求中标方垫付80%的工程款(约800亿人民币),还要无偿转让核心技术,帮忙培训印度技术人才。明显着是想空手套白狼啊。 而且,这种空手套白狼并非首次,早在2017年,日本为了争夺印度高铁市场,以0.1%的超低利率提供了1万亿日元贷款(约584亿人民币),帮印度修建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 结果呢?项目原计划2023年通车,如今只修了11公里,成本从最初的1.08万亿卢比飙升至1.6万亿卢比(约1400亿人民币),更离谱的是印度还拖欠德国企业盾构机尾款,导致设备滞留中国港口,最后还反咬一口说中国卡脖子,这种吃相,让日本叫苦不迭,甚至有日媒呼吁“把项目转包给中国”。 所以,中国不接这个项目,根本不是技术问题,中国高铁技术全球领先,从高寒地区的哈大高铁到高原上的青藏铁路,从跨海的港珠澳大桥到海底隧道,什么样的难题没见过?中国高铁不仅能在零下40℃的极寒环境中运行,还能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奔驰,CR450动车组更是创造了时速891公里的世界纪录。 可我们中国在选择海外项目时,更看重项目的可行性、风险控制和长期效益,印度的这个项目,风险高、回报慢、政策不稳定,还可能被印度坑得血本无归。 一是印度的土地征收制度复杂,征地成本高、周期长,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就因为征地问题导致成本增加13亿美元。 二是印度的财政状况堪忧,2023年铁路部门资本性支出达320亿美元,但用于安全维护的资金却在下降,导致列车事故频发,更关键的是印度的商业信用极差,经常拖欠工程款、单方面撕毁合同,甚至利用法律漏洞合法赖账,上海电气曾因印度电厂项目被拖欠21亿美元,最终通过国际仲裁才勉强追回款项。 只能说,印度想靠高铁提升基建水平,出发点是好的,但不解决土地、资金、法律等根本问题,再好的项目也是白费,这次1000亿的高铁订单,与其说是个机会,不如说是个陷阱,中国不接,不是造不出高铁,而是看透了印度的套路。 毕竟,在国际工程领域,免费的午餐往往伴随着天价账单,而中国早已过了用赔本赚吆喝换市场的阶段,正如雅万高铁的成功所示,中国更愿意选择那些风险可控、互利共赢的项目,而不是跳进印度挖的火坑。
印度学者已经找到了战胜中国办法,替代中国只是时间问题。就中国从印度富士康撤回3
【154评论】【58点赞】
用户10xxx99
阿三的零元建,谁想去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