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还是妥协了!7月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正式签了字,允许把国内矿产开采挣来的钱

烟雨故人归期 2025-07-07 21:14:44

最终还是妥协了!7月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正式签了字,允许把国内矿产开采挣来的钱直接打给美乌两国合办的重建基金!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把乌克兰挖矿赚的钱拿出一半交给美国一起管。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俄乌冲突打到现在,乌克兰可以说亏到家了,根据世界银行2025年2月发布的报告,乌克兰战后重建总成本预计高达5240亿美元,相当于其2024年GDP的三倍。 直接损失包括176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损毁,光住房就有200万套被毁,占全国存量的10%,这还不算人员伤亡,和经济停滞带来的间接损失。 现在乌克兰政府,连2025年150亿美元的紧急恢复资金都没凑齐,只能眼巴巴指望外国援助。 可美国的援助从来不是白给的,从2025年2月开始,特朗普政府就不断施压,要求乌克兰用矿产资源抵偿美国的援助。 先是提出5000亿美元的稀土赔偿方案,接着威胁要切断“星链”卫星服务,甚至推动与俄罗斯直接谈判,把乌克兰晾在一边。 更绝的是,美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对乌克兰提交的决议草案投反对票,还公开质疑泽连斯基的总统任期合法性,这种软硬兼施的手段,逼得乌克兰不得不妥协。 这份新签署的协议,核心就是设立美乌重建投资基金,双方各占50%的股份,资金来源于新矿产许可证收入的50%。 表面上乌克兰保留资源所有权,但协议里藏着30个“shall”(必须),其中17个是单方面约束乌克兰的条款,要求其修改国内法、确保基金运作,甚至允许美国对乌克兰的立法和货币政策指手画脚。 比如协议规定,乌克兰政府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保障基金利益,即便未来修改法律,也不能影响基金的特权。 这哪里是平等合作,分明是把乌克兰的经济主权拱手相让,这份协议带来的影响可不小,首先乌克兰的资源开发,被美国深度绑定。 根据协议,未来10年基金的利润不能分配,全部用于再投资,但投资方向由美乌共同决定。 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已经开始介入,计划吸引美国企业参与乌克兰的锂矿、稀土和油气项目。 6月18日,乌克兰宣布启动基洛沃格勒州多布拉锂矿的招标,这是协议下的首个项目,预计由美国财团主导开发。 但问题是,乌克兰东部70%的矿产区被俄罗斯控制,实际能开发的资源有限,协议很可能沦为一纸空文。 更严重的是,协议为其他西方国家开了坏头,欧盟早在2025年2月,就向乌克兰提出“关键原材料协议”,要求获得21种关键矿产的优先开采权。 一旦美国尝到甜头,欧盟、英国等国家肯定会跟进,形成对乌克兰资源的瓜分潮。 乌克兰就像一块肥肉,被列强们撕来扯去,国家主权一步步丧失,俄罗斯对这份协议的反对,也是毫不掩饰的。 7月3日,俄军占领了哈尔科夫州的米洛韦村,在俄乌边境开辟新战线,这已经是俄军在6月27日占领欧洲最大锂矿之一——舍甫琴科锂矿后的又一动作。 俄罗斯总统普京明确表示,不会承认美乌协议的有效性,更不可能允许美国在俄控区开发资源。 俄外交部发言人佩斯科夫也警告说,乌克兰获得的武器越少,冲突结束得越快。 这种军事施压直接冲击了协议的执行,毕竟矿产开发需要安全的环境,而乌克兰东部的战火远未平息。 国际社会对协议的态度也是两极分化,欧盟虽然眼红乌克兰的资源,但内部意见不一。 法国、德国担心没收俄罗斯资产会影响国际投资,而波兰、捷克等国则支持,用俄方资产填补乌克兰的资金缺口。 发展中国家普遍担忧,这种“资源换援助”的模式,会成为新的殖民手段,迫使弱小国家出让主权。 中国外交部在2月回应称“注意到有关报道”,但未进一步表态,而美国国内,特朗普政府的做法也引发争议,有议员质疑暂停军援为何不征求国会意见。 这么一分析,这协议就是乌克兰在绝境中的无奈选择,泽连斯基政府以为用资源换来了安全保障,却没想到掉进了更深的陷阱。 美国通过基金牢牢控制了乌克兰的经济命脉,而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也让协议的实际价值大打折扣。 国际社会的博弈还在继续,乌克兰的命运,恐怕早已不在自己手中,这场资源争夺战的背后,是弱国在大国夹缝中的生存困境,也是国际政治丛林法则的真实写照。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5

猜你喜欢

烟雨故人归期

烟雨故人归期

感谢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