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日子恐怕不好过了。 巴以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联合国通过的分治决议引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导致数十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1967年的六日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局势,以色列占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并在西岸建立定居点。目前,约70万以色列定居者居住在西岸的定居点和前哨站中,这些区域被国际社会普遍视为非法。 马哈茂德·阿巴斯自2005年起担任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主张通过外交实现两国方案。2006年,哈马斯赢得立法选举,随后与阿巴斯领导的法塔赫爆发冲突。2007年,哈马斯控制加沙地带,巴勒斯坦分裂为两个治理实体。阿巴斯在西岸维持统治,多次推迟选举,导致其合法性受到质疑。在加沙冲突中,他选择限制对哈马斯的支持,甚至与以色列安全部队合作,稳定西岸局势,但这一策略也招致批评。 2025年7月,以色列多名部长联合签署文件,呼吁在议会夏季休会前正式吞并约旦河西岸。这一计划由利库德集团推动,得到了右翼势力的支持。文件指出,吞并将确保以色列对西岸关键区域的控制,包括水源和农田。议会以微弱多数通过法案后,吞并正式启动。 这一消息对阿巴斯构成巨大挑战。他迅速召集顾问,寻求对策。巴勒斯坦驻联合国代表被指示向安理会提交紧急请求,谴责吞并为非法行为。阿巴斯还联系约旦和埃及领导人,试图争取支持,但阿拉伯国家的回应有限。西岸各地爆发抗议活动,巴勒斯坦安全部队努力维持秩序,但紧张局势持续升级。 阿巴斯通过电视讲话安抚民众,承诺通过国际法捍卫土地。然而,哈马斯公开批评他的外交策略,指责其软弱。国际社会反应不一:联合国和欧盟谴责吞并违反国际法,美国则保持暧昧态度,仅强调支持以色列安全。阿巴斯发现,国际支持难以转化为实际行动,他的处境愈发艰难。 吞并计划直接威胁巴勒斯坦的领土完整,也暴露了阿巴斯策略的局限性。他曾希望通过与以色列合作削弱哈马斯,换取西岸的稳定,但如今以色列将目标转向西岸,他的权力机构因内部分裂和外部压力而摇摇欲坠。 吞并法案通过后,西岸局势急剧恶化。以色列加快定居点扩张,巴勒斯坦村庄的土地被征用,居民面临更大压力。抗议活动愈演愈烈,与以色列安全部队的冲突造成伤亡。阿巴斯宣布暂停与以色列的安全合作,并寻求国际法庭介入,但效果有限。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谴责吞并的决议,却被美国否决。欧盟呼吁对话,但未采取实质性制裁。阿拉伯国家因内部分歧和与以色列的关系而行动迟缓。阿巴斯的健康状况在此期间恶化,多次住院。2025年底,他宣布不再寻求连任,结束近20年的领导生涯。 巴勒斯坦权力机构陷入权力真空,法塔赫内部争斗加剧,哈马斯影响力上升。吞并的实施使西岸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更加艰难,两国方案的前景黯淡。阿巴斯的退出标志着其政治策略的失败,巴勒斯坦的未来充满未知。
惊天逆转!以色列陷入生死关头,犹太人竟盯上中国当“后花园”?当以色列总理内塔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