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判断一个人究竟是不是伟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看历史贡献,二是看思想影响力,三是看他身边那群人的水平。叶剑英元帅就曾感叹:“毛、刘、周、朱、陈、林、邓,除了毛主席的后六位,还有各位老帅等其他人,我叶剑英也算一个,从一定意义上讲,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让我们从心底佩服一个人不容易。但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大家逐渐认识了毛主席。别人也都当过头、掌过舵,但都不行。只有毛主席,把我们这些人拢起来,干成了建立新中国并开始建设社会主义这件大事情。” 毛主席一生坚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回想当年,转战延安后,红军和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艰苦。面对敌人的封锁和围剿,毛主席号召广大军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他鼓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先进人物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无畏的献身精神,抵制金钱和酒色的诱惑。 在他的倡导下,延安精神逐渐形成,它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蓬勃向上为主要内容,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延安“十个没有”的奇迹,就是这一精神的具体体现: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土豪劣绅、没有赌博、没有小老婆、没有叫花子、没有结党营私之徒、没有萎靡不振之风、没有吃摩擦饭、没有人发国难财。这些“没有”,是延安军民艰苦奋斗的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生动写照。 解放战争打响后,国民党向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了猛烈进攻。在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为了稳民心、顾大局,毛主席力排众议,决定留在延安,与解放区的军民同甘共苦,转战陕北一年之久。这一年里,他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但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他深知,只有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在他的带领下,解放军最终取得了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敌视、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打击的恶劣态度。同时,国内反动势力尚未肃清,新生政权需要巩固。面对物价飞涨、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十分困难的局面,毛主席要求全党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干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股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他深知,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带领人民走出困境,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1951年10月,召开会议,决定在全国各条战线开展精兵简政、增产节约运动。这一运动的开展,旨在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增加生产、节约资源。随着运动的深入进行,一些浪费、贪污和官僚主义现象被揭露出来,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重视。他深知,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于是,在11月20日,他发动了党内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斗争和党外“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斗争。这场斗争的开展,有力地打击了腐败现象,净化了社会风气,为新中国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严惩腐败的同时,毛主席也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他深知,作为党的领袖,自己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党和人民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他始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对子女和亲友也严格要求,不循私情。为了响应抗美援朝的号召,他带头送长子毛岸英上前线。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牺牲后,毛主席坚信青山埋忠骨,把儿子和广大牺牲的志愿军一样安葬在异国他乡的朝鲜。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令人动容。 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对女儿李讷的要求也极为严格。他拒绝为7岁的女儿开小灶,让她同战士一样行军、一样风餐露宿。这种教育方式虽然看似残酷,但却培养了李讷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独立自主的能力。李讷读大学时,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她和全国人民一样忍饥挨饿,和别的同学一样睡上下铺、挤公共汽车。这些经历让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父亲所倡导的艰苦奋斗精神,也让她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毛主席指出:“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这句话再次强调了艰苦奋斗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他深知,只有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认为判断一个人究竟是不是伟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看历史贡献,二是看思想影响力
超越自我展风采
2025-07-07 13:19:04
0
阅读: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