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菜刀来村委会干活!”榕江一村支书一声令下,全村老少迅速集结,不料,随后的一幕直接将军民鱼水情具象化了,还收获央视点赞!网友:这就是小时候课文里看到的军民鱼水情。 “使劲压!再压点!别让娃们饿着!”贵州榕江洪水刚退,泥泞未干,村委会门口,一双双沾着泥水的手正在用力压着盒饭里的米饭。
这不是食堂阿姨的日常,这是榕江村民倾尽所有的心意,只为那一千名星夜驰援而来的救援队员。
村支书扛着大喇叭在村里穿行时,声音都有些哑了:“带上菜刀砧板!带上家里能吃的!来村委会集合!”
洪灾刚过,村里一片狼藉,许多人家自己都还没安顿好,但听说要给救灾的子弟兵和志愿者做一千份盒饭,整个村就像烧开的水锅,瞬间沸腾了。
有人正清理自家被水泡坏的杂物,听见广播,二话不说,把刚抢出来的一小筐鸡蛋、几块腊肉,还有那把用了十几年的菜刀,一股脑儿塞进背篓,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泥水就往村委会跑。
“人家大老远跑来帮咱们,饭都吃不上,这像什么话!”
村里小卖部的老板娘把存的几箱矿泉水全搬了出来,裤脚沾满泥点也顾不上擦,村委会不大的院子里,各家带来的锅碗瓢盆堆成了小山。
新鲜的瓜果蔬菜、刚宰的鸡鸭、甚至是为过年准备的腊味……全掏了出来,没有谁计较多少,没有谁心疼价钱。
“管够!必须让娃们吃好!” 这成了所有人心里最硬的道理。
壮劳力们光着膀子在大铁锅前挥动锅铲,汗珠顺着脊梁往下淌,妇女们蹲在临时搭起的水槽边,手脚麻利地清洗堆成小山的蔬菜,老人们颤巍巍地切着肉,刀法却依旧利落。
没有统一指挥,但每个角落都默契地忙碌着,这里没有洪灾后的哀愁,只有锅碗瓢盆碰撞出的、最朴素的感恩交响。
最热闹的是装饭的角落,几位头发花白的大爷大妈守在饭锅边,盯着年轻人手里的饭勺,不住地叮嘱:“压紧点!再压实些!”
“对,就这样!多装点肉!”
仿佛少装一勺饭,就亏待了那些在泥水里为他们的家园拼命的人,当一千份沉甸甸的盒饭终于码放整齐,一辆运送物资的车正好驶进村口。
刚从堤坝上撤下来的救援队员们,满身泥泞,疲惫不堪,可当他们看到递到眼前的盒饭,那被压得结结实实、几乎要溢出来的米饭,还有堆得冒尖的菜,一时竟有些愣怔。
一个年轻的士兵接过饭盒,指尖触到那温热的份量,眼眶瞬间就红了,他闷头扒了一大口,嘴里塞得鼓鼓囊囊,含糊却用力地说:“香!真香!”
这画面被央视镜头捕捉到,瞬间击中了屏幕外亿万人的心。
“小时候读箪食壶浆总觉得遥远,今天在榕江看到了活生生的版本!”
“老百姓把家底都掏出来了,这份情,子弟兵们肯定懂。”
“压得不是米饭,是老百姓的心啊!”
榕江的洪水映照出灾难的无情,也映照出人情的滚烫,那用力压实的米饭里,是乡亲们掏空家底的心意,那年轻士兵塞得鼓鼓的腮帮,是子弟兵无言却最深的领受。
这无声的投喂与吞咽,正是人间最朴素的道理,真心换真心,从来不是传说,泥泞终会洗净,房屋也能重建。
但榕江村委会前那无数双用力压紧米饭的手,那些被汗水浸透的后背,那年轻士兵鼓起的腮帮,早已刻入我们共同的记忆。
中国式的情义,就藏在这一压一嚼的细节里,无需言语,彼此都懂。
你说这饭香不香?
消息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