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趁着董卓死后其旧部李傕、郭汜等人自相残杀的机会,汉献帝及东汉朝廷终于逃出了长安城,回到了京师洛阳。但此时,汉献帝一行并不安全,因为李傕、郭汜等人随时可能追杀至此,这帮马贼出身的家伙一旦恼羞成怒,难保不打开杀戒,因此,汉献帝赶紧派出使者、颁布诏书,请各方诸侯前来勤王保驾。

各路诸侯仅曹操出兵来援
但盼星星、盼月亮,世代受大汉厚恩也最被寄予厚望的袁绍、袁术集团都按兵不动,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反倒是600里外的兖州牧曹操行动积极,率军昼夜兼程赶到。因为军粮实在来不及准备,途中不得不从新郑长杨沛那里,借了几千斤桑葚干充饥,才有力气直接跑到了洛阳城下。
按说,东汉朝廷虽已没落,但皇帝这张金字招牌还是相当有分量的,各路诸侯的谋臣中也不乏有识之士。如袁绍身边的谋士沮授就劝袁绍“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 孙策虽远在江东,身边也有谋士张纮劝他“诛除群秽,匡扶汉室”。那么,为什么这些诸侯最后为何均未成行,拱手将这“天下第一利市”让给了曹操呢?
担心迎接汉献帝后,无法摆好自己的位置
汉献帝虽然式微,却依然是大汉天子,天下诸侯名义上的主子,如果迎到自己身边,难免让部下产生“天有二日、国有二君”的感觉,即便袁绍、袁术之流靠着“四世三公”牌子,随时都能拉队伍、抢地盘的主,麾下无论文臣武将,还是“门生故吏”,说穿了都是大汉臣属。汉献帝当前,这些人对自己忠诚度还有几分,很难把握。
曹操虽然也有这方面的担心,但还不至于过分紧张。因为曹军最初建立时,就是以宗族关系为纽带,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曹操参与讨伐董卓,麾下5000人马,4000人是其族弟曹仁、曹洪和宗亲夏侯惇、夏侯渊带来的同乡、庄客,对汉献帝再亲也亲不过曹操。此时,曹操割据兖州,其军事支柱是4年前收复的青州黄巾军精壮,这些家伙在汉献帝面前,不动刀子就不错了,根本不用担心他们离心离德。

汉献帝身边有个大麻烦——“白波贼”
袁绍之流担心身份问题,又忙于抢地盘,不愿迎接汉献帝,其弟弟袁术甚至产生僭越之心,欲代汉自立,也不愿迎接汉献帝。但其他诸侯为什么也不愿出兵,其中不乏益州牧刘璋、荆州牧刘表等汉室宗亲,他们都胸无大志,为何也不愿迎接汉献帝。原来,当初为了护送朝廷东归,汉献帝不惜屈尊下诏,请来了杨奉、韩暹为首的“白波贼”前来护驾。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黄巾余贼郭太等起于西河白波谷,寇太原、河东”,后又流入关中三辅地区,仍号称“白波贼”。这批人虽然都是黄巾余党,实力却不弱,总兵力达到十余万人,未来的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徐晃,此时就在其中任骑都尉,可见其战力之强悍。刘璋、刘表等人自保有余,让他们与“白波贼”较量,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过,这对曹操而言,也不存在什么障碍。当初黑山贼十多万人攻打东郡,曹操初为东郡太守,麾下兵不满万,仍主动出击,将其大破于濮阳,斩杀首领白绕。后来,曹操出任兖州牧,青州黄巾军百万人来犯,曹操大破之,并从中挑选精壮,组建“青州军”,作为自己的攻伐四方的主力。此番,面对十万“白波贼”,曹操自然毫无惧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