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55分,天刚微亮,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校区体育场已站满4000余名学生。随着“起势”的口令声划破晨光,同学们缓缓抬手、沉肩松腰,动作整齐划一,如行云流水。


比赛现场。
近日,该校第四十四届运动会太极拳比赛刚刚落幕,来自13个学院的1000余名学生同台竞技。而从竞技赛场到每日晨练,太极拳已从一项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发展成为校园文化的亮丽品牌。
“松胯屈膝,尾闾下沉,迈步如猫行……”每周二、三晚上7点,黄家湖校区体育馆内都会响起细致的动作讲解。这里是学校太极拳“精英提高班”的训练基地,由体育健康学院教师指导200余名学生骨干精进拳法。这些骨干也成为每日晨练的中坚力量,带动更多同学加入锻炼。清晨的操场、体育馆前,处处可见同学们练太极的身影,校园里悄然掀起一股“太极热”。

太极拳早锻炼现场。
“每次上课,我不只教动作,还会讲解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和文化内涵。”带教老师李世博表示,学生们的态度从最初的“被动参与”逐渐转变为“主动投入”,“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也延伸到其他课程中,他们更愿意主动探索、坚持学习,真正实现了身心共育。”
为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常态化,学校构建了“学校—学院—班级—社团”四级联动管理模式。学校层面出台早锻炼工作方案,开发“阳光智慧长跑”数字化管理程序,并录制共享教学视频;各学院则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特色活动,如护理学院将早锻炼与评优挂钩,第一临床医学院融入八段锦等养生功法教学;班级层面发挥学生骨干带头作用,体育社团也定期组织“青春飞扬,活力无限”系列兴趣活动。

“我们实现了三个转变:从单纯锻炼到文化育人,从被动参与到自主管理,从统一教学到特色发展。”该校学生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晨练开展以来,学生体质测试优良率明显提升。每天清晨20分钟的太极时光,不仅强健了学生的体魄,更让传统体育文化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长江日报记者张越 通讯员陈依 喻天琦 段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