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巴基斯坦军队举行“法塔赫”联合兵种火力演习,新服役的直-10ME-II与美制AH-1F直升机混编进行了实弹射击演练。
欧洲媒体指出,巴军采用这种通过“精心调校”的方式,同时向中国、美国、中东国家和印度传递出包含不同意义的微妙信号。

11月16日,巴基斯坦在旁遮普的蒂拉靶场举行“拉德·乌尔·法塔赫”联合兵种火力演习。演习中,新加入巴军序列的中国造直-10ME-II攻击直升机与美制AH-1F“眼睛蛇”攻击直升机混编,以协同方式进行了实弹射击。
这次演习,上场装备涵盖了多用途战斗机、远程火箭炮、管炮、装甲和机械化编队,以及FPV和UCAV无人机。因此,巴基斯坦媒体将其描述为“全谱火力展示”,即将空中、陆地和无人系统汇集在单一打击架构中,体现了面对边境冲突时的积极威慑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在巴基斯坦总理谢赫巴兹·谢里夫、陆军参谋长陆军元帅阿西姆·穆尼尔的陪同下,共同观摩了这场演习。
比利时陆军识别网站在报道中指出,这次演习是巴基斯坦首次在综合联合兵种场景中公开使用直-10ME-II直升机。同时,将中国制造的新平台与美国制造的传统平台结合成为一个协调作战团队,体现了巴基斯坦从老旧美国体系向新一代中国战斗体系转型的过程。

该文章指出,直-10ME-II作为专用中型攻击直升机,是直-10出口型的最新升级版本,采用了更强大的WZ-9C涡轴发动机,以及可抑制红外特征的向上倾斜排气装置,驾驶舱和发动机周围还增强了陶瓷/石墨烯装甲,可提升在高威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此外,直-10ME-II配备了雷达和激光预警装置、紫外线导弹预警传感器和定向红外对抗装置,反映了现代战场上对抗便携式地空导弹威胁的经验教训。
在武器方面,直-10ME系列配备了一门23毫米机炮和六个机翼挂点,可携带各种制导/非制导火箭、反坦克导弹以及TY-90短程空空导弹。从性能指标看,直-10ME-II作战升限达到了6000米级别,速度接近300公里/小时,相对于早期型优化了山地战能力和滞空时间。

与之相比,巴基斯坦陆军现役的贝尔AH-1F“眼镜蛇”直升机,则是一款典型的美国产品。1985到1986年间,美国向巴基斯坦交付了约40架AH-1S/F直升机,后来升级了热成像系统等设备,广泛用于反叛乱和联合国任务,随后又投入巴基斯坦西部地区的内部安全和边境行动。作为一款轻型攻击直升机,“眼镜蛇”凭借20毫米机炮等武器,仍然是有效的近距离支援武器,但是已经存在老化、过时和接近寿命终点等问题。
比利时媒体认为,巴基斯坦将这款中国攻击直升机投入使用,是一个漫长而复杂过程的终点,中间经历一系列波折。从战略角度看,直-10ME-II形成战斗力,标志该国国家战斗航空重心从西方向中国的转变,即反映了中国的技术优势,也是规避制裁风险的手段。但是另一方面,AH-1F与直-10ME-II混编使用,也体现了巴基斯坦决心“最大化”这些剩余美国造资产的作战效用,而不是过早淘汰。

从作战角度看,中美直升机的混编和联合使用,不仅仅具备象征意义,也表明了巴基斯坦陆军航空队有能力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系统整合在统一的指挥控制和目标控制框架内,包括了直-10ME的中国数字航空电子、武器和数据总线,以及AH-1F配备的光电传感器。
在“拉德·乌尔·法塔赫”演习这样的场景下,直-10ME-II配备现代光电传感器和远程攻击武器,可以负责远距离定位和攻击高价值装甲目标,而“眼镜蛇”则负责地平线上的压制任务,清剿暴露阵地或确保侧翼安全。

比利时媒体指出,从地缘战略的角度来看,这次演习还向多方面传递了一个经过精心调校的信息:中美攻击直升机混合编队的使用方式,一方面向中国展示了联合兵种条件下“与美制武器混编作战”的真实样貌,也向更多未来客户提供了实操展示和参考;另一方面,美国方面则看到“美国装备仍保持了相当规模的遗产”,尽管中国平台逐渐取代它们,但是美国的限制措施仍在一定程度发挥了作用。
与此同时,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的出席,也相当于巴基斯坦向中东伙伴国家传递了若干信息。除了展示新一代中国造武器的效用,以及加强与中国的战略联系外,也表明巴基斯坦有意向中东伙伴国家展示自身不断发展的作战能力。
比利时媒体最后指出,这场演习同样也对印度传递了信号。首先,这场“拉德·乌尔·法塔赫”演习不是常规训练,而是多域战争的概念验证。随着地区局势持续紧张,空地整合成为现代冲突的核心,演习表明巴基斯坦意在保持威慑态势,保持多元作战机制的互作性,并迅速将新型直-10ME-II攻击直升机从示范转为短期部署。(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