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烟花在国外受到抢购,为什么国内却要严禁?
随着过年的临近,许多人也踏上了返乡的旅程,回家过年放烟花一直是传统习俗。但是前几年许多地方都会禁止放烟花,年味也越来越淡。
近日,央视新闻报道了国内烟花出口全球,受到各国网友欢迎。其中提到了德国人迎接跨年抢购中国烟花,凌晨4时就开始排队,购物车里大包小包都是烟花,有人最多一次买了1000多欧元的烟花。
相较于国外放烟花的越来越多,国内反而在减少,万一哪一天过年放烟花再被国外抢先申遗呢?不过也有很多人发现了这个问题,呼吁解禁燃放烟花。
央视也多次发文提到了在过去的2023年和2024年,多地对“全面禁燃、禁售烟花爆竹”政策作出调整、松绑,多个城市已明确可以放烟花,比如广东佛山、河南郑州市、濮阳市和南阳市、辽宁鞍山等城市已明确2025年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燃放烟花爆竹。同时,建议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由禁改限,这些做法都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
央视在报道也提醒大家要到规定的场所购买,选择符合要求的烟花种类,燃放时候要注意安全,并且不要用自己的私家车来运输,最好少买一点,这样方便携带。
虽然央视多次呼吁,但是许多地方仍然没有放松,以环保、火灾危险、人员伤亡等理由一禁了之,没有考虑群众的需求。
有网友说不放鞭炮有没有年的味道,还是小时候过年热闹,虽然穷,但是一到过年都很开心,放鞭炮,穿新衣,贴春联,吃饺子,耍龙灯。也有的网友说不让放鞭炮,再过几年孩子们都不知道过年有什么习俗了,自己的地方不让放,只能看着别人可以放,真是不高兴啊。
放爆竹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那时候的人通过点燃竹筒或篝火驱赶传说中“年兽”,慢慢变成了祈求平安和迎接新春的重要仪式。
但是,也有的网友提出了不同的想法,希望在城市里面不要放,因为城市里面高层建筑比较多,放烟花时候对高层住户影响比较大,不光会有空气污染,掉落的烟花也很危险,容易引发火灾。
笔者也很理解这位网友的想法,毕竟大家住的地方不一样,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所以说,请尊重群众燃放烟花爆竹的意愿,不是用禁止,而是通过提供更加安全的烟花爆竹、提供更加安全的地点,让大家开心过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