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北京发生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电站爆炸之后,钒电池市场于2022年重新进入新型化学储能赛道的视野。到了2023年,其无论是产能还是招投标项目都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直至2024年7月前,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据《我的钢铁网》不完全统计,共有97个招投标项目,容量项目约达32吉瓦时[Gwh],产能基地建设也突破了150吉瓦时。从这个方面来看,似乎正从市场培育阶段向成长阶段转变。 然而,自从锂电池储能的电芯价格下降到0.3元/wh,储能系统价格降至0.45元/wh,EPC价格降到0.6元/wh的历史低位之后,钒电池面临的压力就非常大了。储能赛道的方向是明确的,在4小时以内的储能时间里,锂电池储能目前几乎占据统治地位,这也是当下的现状。对于长时间大规模储能系统而言,除了传统的抽水蓄能电站之外,压缩空气与液流储能被视作抽水蓄能的补充与拓展,新型长时间大规模储能何时开启市场增长仍有待观察,不宜盲目乐观。 从储能系统来看,首先比拼的是安全性,同时必须要具备经济性。从这个角度而言,钒电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技术降本、规模生产降本以及电解液租赁模式降低初始投资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