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毛主席险些就“危在旦夕”了,敌人已经堵到了门口,命悬一线。这时候,一位不显山不露水的农妇站出来,用一句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话,救了他一命。这位“宝藏人物”叫黄菊喜。 说实话,连毛主席都没想到,自己能靠这位农妇化险为夷。那么,黄菊喜到底是怎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用一张嘴扭转了乾坤? 黄菊喜这个名字一开始没几个人知道。早年间,她命运不好,当了童养媳,生活里的苦难可谓是一箩筐。但她没有被打垮,反而心里一直燃着革命的火。 这位坚强的“娘子军”不仅自己坚定支持革命,还把家里变成了革命战士的避风港。只不过,她当时可能也没料到,有一天自己家会成为历史的舞台中心,帮毛主席躲过一劫。 话说回来,毛主席那次可真悬。当时他去黄袍山“走基层”,结果国民党耳朵尖,迅速带兵包围了这片地方。毛主席只能火速躲进黄菊喜的家。 这种关键时刻,黄菊喜一点不慌,脑子飞速运转,决定来个“反套路”操作。敌人敲门时,她竟然大喊:“你们要找的人在这儿!”你说气不气人?敌人还真就信了,立马冲进屋里准备逮人。 可进了屋,敌人一看,这不是毛主席啊!黄菊喜很淡定,指着自己儿子吴朝炳说:“他就是你们要找的人!”这个儿子真是能顶事,长得还和毛主席有点像,硬是把敌人给糊弄了。 敌人满心欢喜地把吴朝炳带走了,毛主席也因此得以脱险。可以说,黄菊喜和她儿子这波操作,堪称“历史最佳演员”! 这一回,毛主席是真的被感动了,后来亲切地称黄菊喜为“妈妈”,真情实意。而黄菊喜也从那时起,成了大家口中的“菊喜妈”。 1959年,毛主席还特别邀请她到北京,站在天安门上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个曾经带着苦难标签的女人,最终站到了荣耀的至高点上,看看这人生的转折,是不是足够传奇? 黄菊喜和她的家人,用智慧和勇敢保住了革命的火种。今天的我们,可能很难再见到这样惊心动魄的瞬间,但这些背后默默付出的英雄,绝对不能被遗忘。如果没有这些英雄,那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真实信息来源:咸宁日报(《“英雄母亲”黄菊妈 满门忠烈后人仰》)
1933年,毛主席险些就“危在旦夕”了,敌人已经堵到了门口,命悬一线。这时候,一
浩哥爱讲史
2024-10-23 00:39:28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