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这幅莫言被邀请出席国庆75周年招待会的照片,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力挺者言之

这幅莫言被邀请出席国庆75周年招待会的照片,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力挺者言之凿凿,说是国家对莫言的认可,也是对莫言的作品的认可! 反对者也反唇相讥,举出种种例子说明,受到邀请出席国庆招待会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甚至说出“林彪叛逃之前《人民画报》还刊登其读毛选的照片呢”,等等,不一而足。 两种说法,好像都有道理,又好像都不完全对。 其实,针对一个事物,不可能时非黑即白的零和状态,站在不同的角度,处于不同环境,甚至有时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莫言是个写实主义作家,针对五、六十年代那个社会大背景下,要是用写实的手法,可能写出的作品叫人看了不是那么舒服,因为当时的社会,就是那么个一穷二白的状况,底层百姓生活困难是真实写照,作家再妙笔生花,也不可能把黑的写成白的,我们观看作家的作品,也要有一个主观判断和辨别的能力。 甚至同一个作家,针对同一个年代,写出的作品都可能是截然不同的表达。例如:著名作家梁晓声(在很龙江国营农场插过队,当过知青,在那里生活工作了7年),描写东北的那段插队经历,既能写出令人精神振奋的作品,如:《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鼓舞人心、振聋发聩的作品,也能写出《人世间》这种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的作品。某种程度上,《人世间》其实和莫言的作品有些地方有不谋而合的交叉,这些作品,读起来是令人伤感甚至心理是沉重的,但是,他们确实是对那个时代的真实反映。莫言的作品得了诺奖,梁晓声《人世间》也得到了中国的最高奖——茅盾文学奖。 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作品,都千篇一律,都从精神层面去描写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像:《创业史》、《红旗谱》、《金光大道》、《山乡巨变》等作品。文学创作,本身也提倡百花齐放,我们读写实小说,尽管心里不舒服,但是,也并不是揭疮疤、提倡伤痕文学,而是不要忘记过去,珍惜当下。 共和国已经走过了75华诞,经历了生活困难的年代,也走过了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年代,这些巨变,我们应该感恩这个时代,感恩我们的国家,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但是,都阻挡不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同样,对待文艺创作,我们也要有包容的心态,允许看到不同的声音,泱泱大国,我们能容得下任何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