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过是个趋炎附势的人,整天巴结那些老板,真本事没有!”表妹在家族聚会上的这句话,像根刺一样扎在我心里。如今表哥因心梗突然离世,这句话成了她无法收回的评判。
表哥的追悼会上,表妹站在角落,表情复杂。她后来告诉我,那句“趋炎附势”的评价,源于她亲眼看见表哥在一位企业家面前详细介绍自己的项目,脸上带着她认为的“谄媚”笑容。
“他明明那么有才华,为什么要对那些不如他的人卑躬屈膝?”表妹的质疑,道出了许多人对创业者“低头”的不解。

---
01 表妹眼中的“谄媚”
在表妹的叙述中,表哥的“趋炎附势”有据可循。
三年前,她在一次商业活动中偶遇表哥。那时她作为主办方工作人员,看见表哥正与一位知名投资人相谈甚欢。
“他微微前倾的身子,时刻保持的笑容,还有那句‘久仰大名’——明明对方只是个靠爹起家的富二代。”表妹回忆道,“我从没见过那样的表哥,他在家里从来都是桀骜不驯的。”
更让表妹不解的是,活动结束后,表哥还主动添加了在场几乎所有“有用之人”的微信,并在第二天就发出了合作邀约。
“这不是趋炎附势是什么?”表妹质问,“他变了,不再是那个有骨气的表哥了。”
02 表哥的“另一面”
然而,在整理表哥的遗物时,我们发现了完全不同的故事。
在他的电脑里,存着与那位“靠爹起家的富二代”的全部聊天记录。原来,对方并非纨绔子弟,而是顶着家族压力自主创业的年轻人。
表哥在最后一次聊天中写道:“不要在意别人说你靠家里,重要的是用这份资源做出真正有价值的事。”随后,他分享了三个自己失败项目的详细分析,希望能帮助对方少走弯路。
在他的手机备忘录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创业者要学会‘低头’,但低头不是为了谄媚,而是为了更好地看清前方的路。把自尊心放在口袋里,把理想扛在肩膀上。”
表嫂红着眼眶告诉我们,表哥经常深夜还在回复创业新人的咨询,“他说每个愿意创业的人都值得被尊重,因为他们选择了最艰难的路”。
03 “趋炎附势”的真相
追悼会上,来了几位表妹眼中的“大人物”。其中一位道出了真相:
“你表哥从来不是趋炎附势,他是真心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另一位补充道:“记得我第一次见他时,他直接指出了我项目中的三个致命缺陷。这哪是趋炎附势的人会做的事?”
原来,表哥的交际哲学很简单:与优秀的人同行,不是为了攀附,而是为了共同成长。他既会向成功者虚心请教,也愿意对后来者倾囊相授。
表妹不知道的是,那位她认为“不如表哥”的企业家,其实在关键时刻给了表哥关键指导,让他避免了一个重大决策失误。
04 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表哥的日记本里,记录着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今天妹妹说我趋炎附势,我心里很难过。但她不明白,理想需要现实的土壤才能生长。”
“创业者要学会在坚持原则和灵活处事之间找到平衡。不是所有的低头都是谄媚,有时候,那只是为了走得更远。”
在另一页,他写道:
“如果‘趋炎附势’意味着向优秀的人学习,‘巴结权贵’意味着与强者合作,那我愿意接受这些标签。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低头。”
表妹看到这些文字时,久久不语。
05 表妹的醒悟
在表哥去世后的第七天,表妹来找我,带来了一个旧纸箱。里面整齐地存放着表哥创业十五年来收到的每一张明信片和感谢信。
有被他拒绝投资却依然感谢他指导的创业者;
有接受过他无偿咨询的小企业主;
甚至还有他曾经“巴结”过的那些企业家写来的慰问信。
“我错了,”表妹说,“我把他的格局看成了谄媚,把他的远见当成了势利。”
最让表妹触动的是,一位知名企业家在信中提到,表哥曾当面拒绝他的投资,只因对方想要控股。“这不是趋炎附势的人会做的事。”表妹喃喃自语。
06 重新定义“骨气”
表哥的故事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骨气”?
是宁折不弯的倔强,还是能屈能伸的智慧?
是孤芳自赏的清高,还是和光同尘的包容?
表妹后来告诉我,她在整理表哥的遗物时发现,那些她认为的“权贵”,其实很多都是在表哥最困难时伸出援手的人。
“他建立的不是功利的人际网络,而是基于互相欣赏的真挚情谊。”
在表哥的墓碑上,我们刻上了他生前最喜欢的一句话: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真正的强者既懂得低头,更懂得为何抬头。”
---
表妹最近辞去了工作,开始协助完成表哥未竟的项目。她说,这是她与自己和解释方式。
昨天,她发来消息:“今天去见了一个投资人,学着他的样子‘趋炎附势’了一下。突然明白了,当你的内心足够强大时,所有的‘低头’都变成了策略,而不是屈服。”
也许,这就是表哥用生命教会我们的最重要的一课: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纯粹很重要,但用柔软的姿态守护这份纯粹,更需要勇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