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传统文化|中国古建筑雀替图鉴大全

🏡雀替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一种特色构件,蕞初在宋代被称为“角替”,到了清代则被称为“雀替”,同时也被称为“插角”或“托木”。通常位于梁或阑额与柱子交接处,起到承托梁枋、缩短梁枋净跨距离的作用。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演化出了很多种类别,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大雀替 大雀替在中国历史上蕞早见于北魏时期。用大块整木制成,上部宽,逐步向下收分后,在底部加一个大斗,然后再整体地放置于柱头上,多用在喇嘛教建筑中,平常的建筑中一般不使用。 - 🟢雀替 雀替体积小于大雀替,由于其位于柱与梁枋交接处的下部,因此造型不似大雀替在二度空间上多向发展,而向左或右及下发展。 - 🟢小雀替 小雀替主要用于室内,本身造型没有太多时代性变化。 - 🟢通雀替 通雀替与雀替主要的区别在于结构:一般柱子两侧的雀替是分别而插入柱身的,但通雀替柱子两侧的雀替是穿过柱身而成立的,整个雀替可以看做是一个整体。 - 🟢骑马雀替 当二个柱子之间的距离较近时,再在梁柱交接处使用雀替,两个雀替就会因为距离过近而产生相碰连接,这样的雀替,就是骑马雀替。 - 🟢龙门雀替 龙门雀替专用于牌楼上,为使美观,造型格外华丽。 - 🟢花牙子 又称挂落,是纯装饰类的雀替。不过,挂落虽然毫无力学上的使用价值,,但变化万千,因此常被用于园林建筑的梁枋下,增加园林建筑的观赏性。 -

评论列表

舟杏
舟杏 1
2024-07-16 12:02
古建筑真的好美
其乐融融
其乐融融
2024-07-16 12:22
正好昨天去雍和宫看到雀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