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CT辐射或引发超10万例新发癌症?做一次CT,对人体的伤害有多大?

CT,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检查手段之一。但近几年关于“非必要不做CT”的呼声越来越多,更是有研究发出“致癌实锤”,这到底是怎

CT,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检查手段之一。

但近几年关于“非必要不做CT”的呼声越来越多,更是有研究发出“致癌实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项检查还安全吗?

一、增强CT时打的造影剂对人体有影响吗?

CT的中文全称为计算机体层成像,是利用X射线束对身体的某个部分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之后将扫描到的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到电脑上。

临床上的CT主要分为平扫、增强两种,前者非常方便,患者只需要躺在CT机器上几秒就完成了,后者则需要在静脉内注射对比剂,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成像会有所区别。相较于平扫CT,增强CT还可以动态观察病变的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等,可获得更多信息来帮助诊断病情。

做增强CT就必须要“打针”,这让很多患者很抗拒,担心对身体有什么影响,甚至因此拒绝做检查。

其实,在做检查之前注射的造影剂,是一种含碘对比剂,一般是碘海醇、碘美普尔等新一代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会随着血液而流动。其在CT成像中“高亮”血管或病灶区域,让医生可以清楚地判断疾病细节。

正常情况下,检查结束后造影剂会通过肾脏代谢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大部分患者不会有不良反应。

极少部分的患者会在注射过程中或注射半小时内出现皮疹、瘙痒、水肿以及呕吐等不良反应,所以注射完后要在留观室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没有不良反应的人,在检查结束后也要注意多喝水,以此来促进造影剂代谢。

二、CT或引发10万例新发癌症?还能做吗?

今年JAMA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在当前使用情况以及辐射剂量水平下,2023年美国CT检查预计诱发了约10.3万例癌症发生。如若按照现在的情况持续下去,未来CT相关的癌症或占每年新发癌症的5%。

该研究对美国143家医院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发现2023年6151万例患者进行了9300万次CT检查,平均下来每位患者平均接受1.5次检查,其中又以60~69岁的成年人总检查次数最多。

通过分析发现,2023年CT检查总共导致了约10.3万例新发癌症,成年人身上最为常见的为肺癌、结肠癌、白血病,儿童身上最为常见的为甲状腺癌、肺癌。

图源自网络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针对“CT是否致癌”的讨论了,不可否认CT检查有辐射,但对于有明确病情诊断的人来说检查带来的诊断价值远大于辐射的潜在风险。

并且每次CT检查的辐射剂量都不高,如单次胸部CT的辐射剂量约为5~7mSv,我们在自然环境内也能接收到一定的辐射,每年约2~3mSv,一次胸部CT辐射约等于1~2年的天然辐射总量。

世卫组织曾明确指出,辐射剂量<100mSv时,没有证据会增加致癌风险。

另外,我们需要明确的是CT检查带来的辐射不会一直累积,一般2个月即可代谢修复完毕。每年进行1~2次检查,基本上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上述的研究仅表明了CT检查与癌症发生之间的相关性,具体的因果关系并没有明确阐述,所以不能证实是CT检查导致了癌症发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孙莹提醒,对于没有特殊疾病或高风险因素的人群来说,不建议将CT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在需要用CT排查疾病的情况下,每年的次数最好不超过1次。

本身家族内有癌症病史、长期吸烟人群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增强CT。儿童、青少年这类容易受到辐射影响的人群,可针对性扫描序列来降低辐射,孕妇在做检查之前一定要告知医生,避免因不当检查造成婴儿损伤。

三、为什么有时做完CT还要做磁共振?

核磁共振是利用强磁场、射频脉冲与体内氢原子核的相互作用来成像,进行检查时利用超强磁场让体内的各种水分“乖乖听话”、有序排列。虽然名字带核,但它一点辐射都不带,理论上比CT更加安全。

做完CT检查后还需要做核磁共振,是因为一些部位需要核磁共振来进一步获取信息。如脑梗死、动脉瘤、脑肿瘤等疾病,在核磁共振检查下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对明确诊断以及后续的治疗规划有重要意义。

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有诸多禁忌,如装有人工耳蜗、心脏起搏器、胰岛素泵等电子装置或体内有不明材质金属异物的患者,都不适合进行。在做检查之前一定要充分告知医生自己的情况,明确自己是否适合进行检查。

CT和核磁共振检查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板,需要做检查的时候要听医生的安排,不要因为害怕辐射而盲目拒绝检查,耽误治疗可就得不偿失了。

参考资料:

[1] 《需要做CT检查?别担心,一文读懂CT检查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人卫健康2024-01-01

[2] 《非必要,不做CT!JAMA子刊:每多做一次CT,都可能增加癌症风险》.中国医学论坛报2025-04-23

[3] 《CT和核磁共振有什么区别?哪个辐射更大?》.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25-09-1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