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些朋友闲聊。有位家长,孩子现在在岛内第五片区的一所小学读六年级,成绩在班上排名中下,家长挺焦虑,担心四年后孩子中考都上不了高中,有打算明年小升初,就转去岛外读——“你看翔安同安的中考分数线比岛内低70分,集美海沧也低三四十分,像我们孩子这种学渣,在岛内中考,可能都上不了高中,还是提前打算好!”
学爸细问了一下,孩子大概在班上排30多名,70%左右,这样的成绩虽不佳,但远说不上学渣。现在一双外,甚至五大学科竞赛的优秀孩子容易出圈,占据了90%的话题;但其实90%的孩子是普娃,受关注度不足10%,沦为沉默的大多数。但普娃的去向跟大多数人有关。
学爸了解了一下,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厦门岛内外中考的基本情况是:岛内是“培优”,岛外是“保底”。岛内外中考分数线差距较大,这是事实。岛内更多集中优秀生源。代表厦门顶尖高中的岛内一中和双十,70%的定向名额,全部给的是岛内(思湖片区)学校,岛外孩子为0。不仅如此,岛外孩子想考一中和双十,必须非常拔尖。有人总结,岛外考岛内一双的难度,是岛内的30倍。毕竟分数线比岛内录取线高,又没有定向生名额。

但与此同时,岛内对成绩不佳的孩子,又很不友好。2025年厦门排名靠后的公办高中内厝中学,在思湖片区录取分数线为615分,排名25336位,差不多得在全市排名前50%;在同翔片区分数线却只有540分,排位34451位,全市前70%即可。换句话说,岛外高中做好“五保户兜底”工作,让成绩不佳的孩子有公办高中读。

二、没必要在小升初时就转岛外,可以在初中成绩相对稳定再考虑。现在的情况是,小学考试是没有全市排名的,孩子在班上表现不佳,并不意味着在全市也排名靠后。但初中开始,孩子质检成绩在全市位次就可以排出来。当然是偷偷给还是光明正大地给,就看各个学校。相比来说,厦门岛内初中的教学质量、学习氛围,整体还是胜过岛外的,如果孩子小升初就去岛外,初中成长的关键期,在学习氛围不佳的环境中被带歪,得不偿失。家长可以上初中后,再根据孩子的成绩决定进岛还是出岛。哪怕是中考前,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成绩选择在户籍地考试。但这样会失去定向生名额。
三、岛内转岛外、岛外转岛内,并不会失去定向生资格。一些家长之所以小升初就想转学,主要考虑一条:定向生资格是要求在同一个学籍的学校读满三年。


学爸了解到,现在的情况好像有调整。简单说:在初中,同一个片区内转学,是会失去定向生资格;但不同片区转,还能保留定向生资格。比如初二时候,思明的初中转到湖里的初中,就没有定向生资格;但思明的初中转到同安、翔安、海沧、集美的初中,还是有定向生资格。反过来也是一样,海集同翔的初中转到思明或湖里的初中,也能有定向资格。这个规定是不是与定向生初衷违背,具体什么时候执行的——说实话,学爸也不清楚,大家都这么说,权威媒体“厦门招考”也确认了。

资料来源:学仕厦门落户。学爸在线整理
总结一下:小升初如果能争取好一点的学校,还是要争取,不要为了定向生名额屈尊俯就去差一档次的学校,容易坑了孩子;初中可以根据孩子的成绩决定转学,如果孩子在岛外拔尖,比如成绩能排进全市前2000名,为了争取一双本部,可以考虑转到岛内学校;如果孩子在岛内读初中,成绩排在全市后50%,可以考虑转到岛外学校就读,保障上普高,或者争取上好一点的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