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绿领”人才成新宠,数据显示,目前“双碳”领域的人才需求近百人,但相关从业者仅10万人左右,仍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市场需求的增加,也成为了环境类专业逐渐脱离“天坑行列”的有效助力,成为了越多年轻人的选择。
今年,各大院校也陆续推出了一些针对于“双碳”相关人才的专业培养,关注学生相关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以及工程学等各种复合型能力。其中,暨南大学作为环境科学领域的顶尖高校,其今年开设的环境科学与工程(智慧环境创新班),就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关注。

据了解,该创新班构建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化学与材料学、工程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大气科学、管理学等交叉学科知识体系,这与“绿领”人才“环保、低碳、循环”特征的职业需求高度契合。根据德勤中国研究预测,中国在2050年将创造3800万个岗位,这首先保障了该专业人才的长期发展。
而暨南大学的智慧环境创新班之所以值得选择,其原因自然多元且综合。首要的是该学院坚实的建设基础,该创新班建立在暨大环境与气候学院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之上,其依托的一级学科环境科学/生态学更是进入了ESI全球前1.26‰。

从ESI的排名标准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入围标准来看,学生在这个创新班能够得到师资力量、科研设备、人才培养等等都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与背书,这些与专业学习与能力成长最紧密相关的硬件能力顺利通过了考验。
除此之外,环境与工程专业学获得的发展也给考生的选择注入了一剂强心针,2024年,该专业保研率为全校平均水准的2倍,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左右,其中本科生继续深造率达45%,部分毕业生进入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深造,获得了良好认可。

用人单位对该专业学生的评价中,除工作踏实、专业基础扎实等常规优势外,特别强调其科研创新能力突出 —— 这一核心能力在学生本科阶段的学术实践中已得到充分印证。以2023届谯同学为例,其本科就读期间便以第一作者、第三作者身份发表 SCI 论文三篇,凭借在学术研究中的深度参与和成果输出,不仅展现了超越同龄人的科研素养,更在专业认知的系统性与实践操作的熟练度上获得学界与业界的高度认可,成为该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典型缩影。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绿色和低碳引起了越来越高的关注。暨南大学作为相关领域的“先行者”,其环境科学与工程的智慧环境创新班建立在“双碳”最直接的人才需求之上,以该校最顶尖的学科和专业作承托,让学生的深造和就业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值得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