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抗日战争期间,有这么一位将军,他曾被人不理解骂作“卖国贼”,随后在战场上抱着必死之心写下绝笔,毅然冲向敌阵;
当将军的灵柩运送时,蒋介石是抚棺痛哭,随后亲自扶灵,护送灵柩穿越全城:城内十万百姓更冒着日军的轰炸,伫立路旁为将军送别;
这位悲壮而让国人震撼的将军,他就是张自忠将军!

张自忠
张自忠将军出生于1891年的山东临清,在这片土地上饱含了忠义,他的父亲张树桂曾担任知县,家中的书更是堆积如山。
年幼的张自忠最爱听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每当读到“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这句话时,他总会不自觉地攥紧小拳头。
到1911年,张自忠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这是当时在中国北方颇有名气的法律学校。
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以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
此时期辛亥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腐朽的清政府摇摇欲坠,到了1911年底,张自忠秘密加入了同盟会,亲身投入到这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

到了1914年,袁世凯将国玺揣进自己怀中想称帝,此时23岁的张自忠,在北洋法政学堂里看着报上来“二十一条”的条款,满腔愤怒。
在那一刻,他清楚的知道笔杆子难以与枪杆子抗衡,所以他决定投笔从戎,去当兵救国。
于是从奉天新民屯的车震部队,到后来的冯玉祥的十六混成旅,他背着简陋的铺盖卷,踏上漫长的行军之路。
在冯玉祥军队时,他对张自忠十分赏识,在张自忠担任排长时,他所带领的士兵,枪托被擦得锃亮,比脸还干净;后来在这里也成为了团长。
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愈发膨胀,东北三省突然的沦陷,让全国人民陷入悲愤之中。
而此时他所在的西北军被改编成第29军,张自忠开始担任38师师长,承担起长城防务的重任。

张自忠
到了1933年,日军进逼长城一线,战火迅速蔓延到喜峰口,张自忠紧盯着地图上不断推进的红箭头,眉头紧锁,突然猛地拍案而起,大声吼道:“今晚摸过去,把他们的炮给掀了!”
到了深夜,张自忠亲自为士兵们系紧绑腿,将部队里仅有的烈酒分给大家壮行,大声喊道:“记住,砍翻一个够本,砍翻两个赚一个!”
胆大心细及出其不意,很快便赢的了该场战争的胜利!战后蒋介石亲更是亲自为他颁发青天白日勋章,这是极高的荣誉!
但是张自忠却没有将这份荣耀独自揽下,而是庄重地把勋章别在了牺牲士兵的墓碑上,在他心中,这些为国家、为民族捐躯的士兵,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更配得上这份荣誉!

七七卢沟桥事变
转眼间到了1937年,这位在长城抗战中威名远扬的抗日英雄,竟在北平,沦为了过街老鼠,被众人唾弃?
在这一年七七事变爆发,更宣告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平、津、冀首当其冲的迎来了日军的进攻。
而此时身在北平的宋哲元紧急召开军政首脑特别紧急会议,决定离开北平前往保定,但需要留下一人与日军周旋。
这时张自忠为了保护二十九军的有生力量,便自告奋勇,接替了宋哲元,并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及北平绥靖主任兼北平市长。
在军政人员撤离后,城内布防薄弱,很快日本人便冲进了城中,并举着寒光闪闪的刺刀闯进市政府,逼迫张自忠在“亲善协议”上签字,进一步控制华北地区。

宋哲元
此时的张自忠依然在坚决抵抗,更不屈服于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后被控制后,他怒目圆睁,愤怒地将钢笔狠狠捏断在手里,并吼道:“要签字?先拿我的命来!”
但是在这座城外的百姓并不知道这些内情,而后又加上日本人的虚假宣传,一时间铺天盖地的传单肆意飞舞,不明真相的百姓便骂他是“汉奸”。
在此期间街边,经常能听到“张自忠卖北平”的传言。而他听到后是如遭雷击,在众人的误解下,像是被人刻上了耻辱的烙印,内心的痛苦和委屈更是难以言表。
那段时间他也经常东躲西藏,直到后面李宗仁派人秘密送来:“到前线去,用日本人的血洗冤屈”的密信。
这时张自忠的眼中才又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于是他化妆成一名普通的司机连夜逃出北平。

张自忠
到了1938年,临沂城的战火燃起,守城将领庞炳勋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几乎快撑不住了,一封接一封的急电求援电报发出。
当张自忠收到电报后,不禁愣了一下,原来当年中原大战时,庞炳勋曾在背后捅过他一刀,差点让他沦为俘虏,两人之间有着难以化解的恩怨。
可是现在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他又不能因个人私怨而不顾大局,而此时参谋长又小心翼翼地说“要不请示一下上级”?
但他却猛地把帽子往桌上一摔,大声说道:“都是中国人,现在打鬼子的时候,哪还有那么多个人过节!”
随后,他立即率领部队日夜兼程,三天三夜未曾合眼,奔袭一百八十里,支援临沂!

临沂战役张自忠带领大刀队奋力杀敌
到达前线后,战役已是异常惨烈, 张自忠在指挥部里,听着前线传来的激烈枪声,心揪成了一团,他把参谋递来的饭推到一边,泪水忍不住啪嗒啪嗒掉在地图上。
经过数天的浴血奋战,当板垣师团的“铁军”神话被彻底打碎时,张自忠站在尸山血海的阵地上,望着满目疮痍的战场,突然对着天空庄重地敬了个礼。
这一举动,是他对牺牲将士们的缅怀和敬意,更是对那些曾经骂过他的人有力的回应,他用这场胜利,证明了自己的爱国之心从未改变!
日本在临沂的失败,打断了增援,也为台儿庄大捷做出了强有力的贡献!

张自忠
到了1939年,不甘心的日军,想进一步扩大战果,再次集结兵力,发动了随枣会战。
这次还是张自忠率部迎敌,他先是派出骑兵不断骚扰敌人,使其不得安宁,随后主力部队则寻找时机,果断出击歼敌。
在激烈的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亲自带领士兵们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身影,也极大的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让他们在艰苦的战斗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最终,在他的指挥下,部队成功挫败日军,取得鄂北大捷,日军被迫狼狈溃退于香河。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让张自忠的威名再次传遍四方。
随后的同年12月,张自忠再次率右翼兵团30里奇袭日军,打得日军措手不及,毫无还手之力,狂退60里,再创湘东大捷。
此时的他,以耀眼的战功,已经成为集团军司令,并被授予二级上将军衔!
那些曾经在他身上的“卖国贼”骂名,也在他一次次的英勇战斗和赫赫战功中渐渐消散。

枣宜会战
到了1940年,日军再度集结十五万兵力,攻湖北襄樊(现襄阳),于是枣宜会战爆发。
战斗还未开始前,张自忠便知,这肯定一场前所未有的恶战,所以在开战前,他怀着必死的决心,给将士们写下遗书!
信中言辞恳切,情真意切,表达了自己以死报国的坚定决心:“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5000年历史之民族,绝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
时间来到5月7日拂晓,张自忠将军做出了一个震惊众人的决定,他要亲自过河督战,而且要前往离日本人最近的最前线,他还穿上代表上将身份的军装,在香河水的呜咽声中,他率领2000多人东渡襄河。
他先后4次亲自过河督战,但此次的形势相比以往更加严峻及危险重重,可他仍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与危险的道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国家而战,死而无憾!

枣宜会战
在渡过襄河后,张自忠将军的部队士气高昂,一路奋勇进攻,一度将日军第13师拦腰斩断,但日军很快又调集重兵,对他们进行疯狂包围。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张自忠将军仍毫不畏惧,镇定自若地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这场战斗从清晨一直持续到黄昏,枪炮声不绝于耳、震耳欲聋,整个战场硝烟弥漫,刺鼻的气味让人窒息。同时战场上也早已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战斗到了5月16日,此时双方已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张自忠将军部队已经弹尽粮绝,并伤亡惨重。
但他与部下仍坚守阵地,不肯后退一步。同时在战场上他把有利的撤退机会先优先留给了部下,自己却选择留下来与敌人战斗到底。

战斗仍在激烈地进行着,张自忠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到最后只剩下数百人,而他自已的双肩,也早已被日军的炮弹的弹片击中,伤口处血肉模糊。
他强忍着剧痛,紧紧咬着牙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仅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
即便如此,他们仍没有放弃抵抗,继续率领着仅存的士兵与日军展开最后的拼杀。
而此时日军也已经察觉到,他们面对的是一位重要的中国将领,于是调集重兵,向张自忠将军所在的位置发起疯狂进攻。
在日军多轮的炮轰后,张自忠将军身上又多处受伤,身上更是血迹斑斑,但他仍是屹立不倒,让敌人望而生畏。
然而终究还是寡不敌众,张自忠将军所部因兵力悬殊,全军覆没!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张自忠将军身中7弹,其中炮弹伤二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五处,倒在了血泊之中。
一代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于1940年5月16日下午4时壮烈殉国,年仅49岁!

张自忠国葬
张自忠将军牺牲后,蒋介石很快得知了消息,震惊悲痛之余,急电李宗仁,焦急地询问张自忠将军遗体下落!
当得知已将张总司令遗体抢回,并拟于近日运往重庆后,蒋介石才稍稍放下心来。
随后张自忠将军殉国的消息也在国内传到开后,令全国人民悲痛万分!
到了5月21日早晨,护送张自忠将军灵柩的6辆卡车缓缓驶向重庆,车轮滚滚,仿佛承载着无尽的悲痛!
直到5月28日早晨,运送灵柩的船抵达重庆朝天门码头,蒋介石、冯玉祥等军政要员臂缀黑纱,神情悲痛,肃立码头迎灵!
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登轮绕棺致哀,蒋介石更是在船上抚棺大恸,悲痛的哭声让在场者无不潸然泪下。
随后蒋介石亲自扶灵执绋,迈着沉重的步伐,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
国民政府也发布国葬令,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将张自忠将军牌位入祀忠烈祠,并列首位!

张自忠国葬
后面又在28日下午,蒋介石与军政要员和各界群众在储奇门为张自忠将军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仪式。
现场庄严肃穆,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这位伟大的抗日英雄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缅怀!
张自忠将军殉国后,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悲痛欲绝,无法承受失去丈夫的巨大痛苦,绝食七日而死!
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从此相伴长眠!后面冯玉祥在墓旁种植梅花,并仿效明代史可法所葬的扬州梅花岭,将此山改名为梅花山。
抗日胜利结束后,在1947年3月13日,北平市政府将铁狮子胡同改为张自忠路,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抗日英雄!
直到时之今日,在我国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城市都设有张自忠路,他的名字和事迹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张自忠墓碑
回顾张自忠将军的一生,他生于乱世,一生历经动荡,承受了世间的大屈辱,但始终坚守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诠释了什么是爱国精神,什么是民族大义!
同时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会挺身而出,不惜牺牲一切,去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
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精神也必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