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七位异姓王之死:是叛乱还是剧本?刘邦最狠的一局棋

汉初建立时,刘邦面对的是一个分裂的天下和一群各自为政的诸侯王。在楚汉战争中,他不得不分封异姓诸侯王以争取支持,但称帝后,

汉初建立时,刘邦面对的是一个分裂的天下和一群各自为政的诸侯王。在楚汉战争中,他不得不分封异姓诸侯王以争取支持,但称帝后,这些曾经的盟友却成了威胁中央集权的隐患。刘邦以"非刘氏不王"的盟约为由,先后铲除了七位异姓王,仅保留了长沙王吴芮。这一系列行动表面上是为了巩固中央政权,实则暗含了刘邦对权力的绝对掌控欲和对功臣的猜忌心理。

刘邦的铲除异姓王行动始于公元前202年,以燕王臧荼的反叛为导火索。刘邦亲征并斩杀臧荼后,开始了一系列针对异姓王的清洗行动。他利用各种借口,如谋反、勾结匈奴等,先后诛杀了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等人。这些异姓王在楚汉战争中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但一旦刘邦坐稳皇位,他们便成了眼中钉、肉中刺。刘邦的"兔死狗烹"政策,不仅改变了汉朝的政治格局,也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权力集中提供了范本。

一、楚汉战争:异姓王的崛起与刘邦的无奈

楚汉战争初期,刘邦的处境极为艰难。公元前203年,刘邦被困荥阳,项羽的军队将他围得水泄不通。这时,刘邦收到了韩信的书信,信中韩信提出要自立为齐王。刘邦大怒,骂道:"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张良和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提醒他:"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刘邦这才醒悟,表面上继续骂韩信,实际上却采纳了张良的建议。

韩信的齐王之位并非刘邦心甘情愿所封。在楚汉战争中,刘邦被迫分封异姓王,这是他为争取战争胜利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除了韩信外,刘邦还分封了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张耳为赵王、吴芮为长沙王、韩王信为韩王等。这些异姓王大多掌握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控制着大片疆域,对刘邦构成了潜在威胁。

韩信是刘邦最为忌惮的异姓王。这位军事天才在楚汉战争中屡建奇功,平定魏国、击败代赵、北上降燕、平灭齐国,最后在垓下之战中围歼项羽主力,是刘邦击败项羽的关键人物。然而,韩信的军事才能和独立地位也让刘邦感到不安。韩信在齐地时,曾擅自调动军队,甚至威胁到刘邦的指挥权。刘邦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法在战争期间与韩信翻脸。

彭越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他原本在梁地打游击,刘邦需要他的支持来切断项羽的后方补给。公元前203年,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与彭越约定:"即胜楚,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 彭越果然出兵相助,最终在垓下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刘邦兑现承诺,封彭越为梁王。

英布则是刘邦不得不拉拢的另一位异姓王。英布原为项羽的九江王,但刘邦派随何说服他背叛项羽,加入刘邦阵营。英布的反叛对项羽的失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刘邦封他为淮南王,以表彰其功绩。

二、称帝后的权力清洗:从韩信到彭越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定陶称帝,建立汉朝。这时,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处理这些异姓王。刘邦深知,这些异姓王手握重兵,控制大片疆域,若不加以控制,将成为汉朝中央集权的严重威胁。然而,他不能在刚建立政权时就与这些功臣反目,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策略,逐步削弱异姓王的势力。

首先,刘邦将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表面上看,这是对韩信的表彰,实际上却是一种削弱。楚地靠近汉朝腹地,刘邦可以更好地控制韩信。同时,刘邦将齐地交给自己的长子刘肥,封刘肥为齐王,这样既削弱了韩信的势力,又巩固了刘氏子弟的地位。

接着,刘邦开始了一系列针对异姓王的清洗行动。公元前202年七月,刘邦击杀反叛的燕王臧荼,这是刘邦铲除异姓王的首个目标。臧荼原为项羽所封的燕王,后归顺刘邦。然而,当刘邦开始大肆捕杀项羽旧部时,臧荼感到恐惧,于是先下手为强,反叛汉朝。刘邦亲自率军讨平叛乱,斩杀臧荼。

韩信的结局更为复杂。刘邦称帝后,韩信的军事才能和独立地位让他感到不安。公元前201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询问各位将领如何处理,将领们一致建议"赶紧发兵把这小子坑杀了吧!" 然而,刘邦知道韩信的军事才能远超自己,担心直接发兵会促使韩信反叛。于是,他采纳了陈平的建议,假装巡游云梦泽,到达楚国西部边界陈县时召集诸侯会面。当韩信前来拜见时,刘邦趁机逮捕了他,带至洛阳,贬为淮阴侯。

韩信被贬后,一直心怀不满。公元前196年,陈豨在代地反叛,刘邦率军亲征。韩信见刘邦不在长安,便计划与陈豨里应外合,假传诏书赦免囚徒和奴隶,袭击吕后和太子。然而,他的计划被家臣乐说告发。吕后假意召见韩信,将他诱入长乐宫钟室,随后处死,夷灭三族。

彭越的下场同样悲惨。公元前196年,刘邦出征陈豨时,彭越称病不往。刘邦对此极为不满,派使者突袭逮捕彭越。彭越被废为平民,流放至蜀地。路上偶遇吕后,彭越向吕后哭诉自己无罪。吕后假意答应为他求情,却向刘邦建议不能留下彭越这样的"豪壮而勇敢的人"。于是,吕后再次指使彭越的门客诬告其谋反,最终处死彭越,夷灭三族,并将其剁成肉酱,分赐给各诸侯。

韩王信的结局则更为复杂。他原为韩国王室后裔,被刘邦封为韩王。然而,刘邦担心韩王信与匈奴勾结,将他迁至太原对抗匈奴。韩王信多次向匈奴求和,引起刘邦疑心。公元前201年,匈奴冒顿单于带十万骑兵围攻马邑,韩王信投降匈奴,并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打汉朝。刘邦派兵追击,韩王信逃入匈奴,最终在与汉军的战斗中被柴武斩杀。

淮南王英布则是最后一个被铲除的异姓王。韩信和彭越被诛后,英布极为恐慌,他私下集合军队,加强警戒。然而,刘邦的威胁已经让他无法安心。公元前196年七月,英布起兵反汉。刘邦抱病征讨,最终击败英布。英布败逃至番阳,被长沙王吴芮之子吴回诱杀。

三、长沙王吴芮的幸存:低调与智慧的胜利

在刘邦铲除异姓王的行动中,长沙王吴芮是唯一得以善终的异姓王。吴芮原为项羽分封的衡山王,后来在张良的劝说下投靠刘邦。战后,刘邦将其改封为长沙王,定都临湘。

吴芮之所以能够幸存,主要归功于他的低调与智慧。首先,他没有兵权。吴芮手里的兵力仅够维持封地的安全,与汉朝中央相比完全不成比例。更重要的是,他主动将军队遣散,只留下几千人做护卫,这大大降低了刘邦对他的猜忌。

其次,吴芮极为拉拢刘家人。刘邦曾问吴芮:"古代的时候就有吴国,现在我想要再立吴国,你觉得可不可以。"吴芮回答:"你的侄子刘濞完全可以胜任吴王,所以大王不必担心。" 这是吴芮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贪图权位,唯刘邦马首是瞻。

第三,吴芮的封地远离汉朝首都。吴芮的封地位于百越之地,远离汉朝政治中心,对中央政权构不成威胁。同时,吴芮还主动揭发自己女婿英布意图造反的事情,并让自己的儿子带着族人回老家生活,相当于将家人全部安置到刘邦的监管下,进一步消除刘邦的疑虑。

然而,吴芮的善终也并非完全没有代价。他在为刘邦征战沙场时落下了病根,最终在40岁时无疾而终。 他的封国在传了五代后,因无子嗣继承而除国。不过,吴芮的幸存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启示:在权力斗争中,低调、智慧和适时的妥协往往是生存的关键。

四、吕后的角色:权力清洗的执行者与推动者

在刘邦铲除异姓王的行动中,吕后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她不仅是刘邦权力清洗的执行者,更是推动者。刘邦对韩信的处理,表面是刘邦的决策,实际上是吕后与萧何共同策划的结果。

吕后为何如此积极地参与铲除异姓王的行动?一方面,她担心刘邦去世后,这些功高震主的异姓王会威胁到太子刘盈的地位;另一方面,她本身也有巩固自己权力的需求。吕后并非后来才进入权力中心,她是刘邦的原配,早在刘邦未成大业时便嫁给了他。然而,刘邦对吕后并不宠爱,反而钟情于戚夫人,并曾多次考虑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面对丈夫的偏爱和政治上的危机,吕后不断在朝中拉拢人心,为儿子积累政治资本。

刘邦去世后,吕后的权力清洗变得更加激进。她曾计划隐瞒刘邦死讯,趁机铲除一批开国功臣,以稳固自己和太子的地位。然而,这一计划被开国功臣郦商得知并劝阻。郦商指出,全面屠戮功臣可能导致灌婴、周勃等掌握精锐部队的将领起兵反叛,对国家安定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吕后放弃当场大屠杀,转而通过剥夺兵权、调动职位等方式逐步架空功臣。

吕后对异姓王的清洗比刘邦更为彻底。刘邦在世时,主要针对的是直接威胁中央政权的异姓王;而吕后则进一步扩大清洗范围,甚至试图封吕氏子弟为王,违背了刘邦"非刘氏不王"的盟约。然而,吕后的做法最终激起了刘姓诸侯的强烈反对。吕后死后,诸吕聚兵,准备发动政变。齐王刘襄首先发难,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协力消灭了诸吕势力。

五、铲除异姓王的策略与手段:政治权谋的典范

刘邦铲除异姓王的行动并非简单的暴力清洗,而是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政治权谋。他采用了多种策略和手段,包括政治盟约、权力收归、法律构陷和心理震慑等。

政治盟约方面,刘邦与群臣立下"白马之盟",内容为"非刘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这一盟约强化了汉初"共天下"的政治形态,为刘邦清除异姓王提供了法理依据。

权力收归方面,刘邦在战后迅速剥夺韩信等人的兵权。例如,刘邦在垓下之战后立即剥夺韩信兵权,改封其至远离核心区域的楚国,削弱其军事威胁。 同时,他将韩王信迁至太原对抗匈奴,实则利用其作为缓冲并限制其发展。

法律构陷方面,刘邦利用汉律中的"谋反"条款,结合诬告进行诛杀。例如,彭越被太仆告发谋反,刘邦逮捕彭越并流放蜀地。吕后为消除后患,指使其舍人告发彭越又反,最终处死彭越。

心理震慑方面,刘邦通过诛杀韩信、彭越,迫使英布主动反叛。英布看到韩信和彭越被诛,极为恐慌,最终选择反叛,结果还是被刘邦击败。

此外,刘邦还采取了地理调整和联姻拉拢等策略。例如,通过将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切断其与原有势力的联系;通过将女儿鲁元公主嫁给赵王张敖,分化赵国势力,间接控制其政治动向。

这些策略和手段的综合运用,体现了刘邦作为政治家的高超手腕。他能够在刚建立政权时,通过一系列权谋手段逐步削弱异姓王的势力,最终实现"天下一家都姓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