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传来喜讯:历经23个月的攻坚,阿姆河B区中部气田增压工程一阶段实现一次投产成功,较原计划提前25天投运。
作为中亚天然气管道核心气源地的稳产增产关键工程,该项目成功投产将为今冬明春的天然气保供注入强劲动力。
该工程是阿姆河公司应对气田压力自然递减、实现长期稳产的战略部署。项目规划分两阶段建设8套4兆瓦压缩机组及配套设施,建成后年增压规模可达35亿立方米。一阶段投产后,B区中部关联气田日产量已提升90万立方米。
沙漠戈壁中,阿姆河右岸的增压工程提前25天投产,标志着中国技术在高端装备出海征程中又下一城。

01 战略意义:保障能源安全的增压工程
阿姆河天然气公司作为中国石油海外拥有100%权益的天然气合作项目,是中亚天然气管道的主力气源,也是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天然气合作项目。
该公司已连续8年实现油气当量千万吨以上高产稳产,建成中国石油海外唯一的千万吨当量大气田。
气田增压工程是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措施。随着气田多年开采,地层压力逐年下降,需要通过各种增压措施来提升产气能力。阿姆河公司面对资源接替不足、产量递减迅速等挑战,将增压工程作为保障平稳供气的重要举措。
2024年11月6日,基尔桑增压站进气增压作业已运行平稳,日增加天然气产量10万立方米,为冬季天然气保供再添动力。而本次B区中部气田更大规模增压工程的一阶段投产,将进一步巩固气田的稳产基础。
这一工程不仅关系到气田本身的持续生产,更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作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主力气源,阿姆河项目的稳定供应直接影响到国内天然气的供应安全。
02 技术突破:中国装备打破垄断的典范
本次增压工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打破了欧美品牌在中亚大型压缩机组市场的长期垄断。项目团队邀请土库曼斯坦专家赴华实地考察济柴动力等制造基地,最终选择了中国石油济柴动力有限公司生产的4兆瓦抗硫电驱往复压缩机。
这不是济柴动力的设备首次在土库曼斯坦应用。2023年11月27日开工建设的基尔桑气田增压工程,就采用了中国石油济柴动力有限公司成都压缩机公司生产的250千瓦柴驱天然气往复式压缩机撬,成为该型号设备在土库曼斯坦的首次应用。
中国石油装备正实现从“替代进口”到“反向输出”的转变。
以渤海装备公司为例,其高端管材与抽油机近期成功打开东南亚和南美新市场,海外订单签约额同比增长24.8%。
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的油气装备也已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
03 绿色创新:气田增产与运行减碳的协同
阿姆河B区中部气田增压工程在设计与运营中深度融合绿色低碳理念,采用电驱压缩机替代传统燃驱设备,每年可节约燃料气5100万立方米,实现了“气田增产”与“运行减碳”的协同。
这一绿色创新并非孤例。阿姆河公司已将推进绿色数智转型发展作为三个重大专项工程之一,成立了“绿色智能示范工程”工作专班,并制定了新能源战略“三步走”方案:打造东部气田绿色示范工程,实施西部气田可再生能源替代,实施中部气田可再生能源替代。
在相邻的哈萨克斯坦,中国石油PK公司也在积极推动绿色转型。该公司通过地面设施优化增效工程,2023年减少加热用天然气和回收部分伴生气440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万吨。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中国石油在中亚地区业务的共同选择。
阿姆河气田的增压工程代表了中土能源合作的新高度: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与中国标准正日益获得国际认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进入第二个金色十年,此类合作将推动中国从油气资源国向能源技术装备服务强国转变。
未来,中土能源合作有望从天然气上游合作拓展至全产业链合作,并逐步向绿色能源领域延伸,为构建中土命运共同体注入持续动力。